新华网重庆4月30日电(李海岚)4月30日从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过去一年来,重庆锚定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目标,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九治”攻坚,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全市域整体大美风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2024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优,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2年达到100%。
具体来看,重庆以“九治”为重点,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建设美丽幸福河湖,长寿区桃花溪、梁平区铜钵河分别建成全国幸福河湖、美丽河湖,家门口的清水河畔成了老百姓休闲的“生态客厅”;制定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新增完成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项目37个,淘汰治理老旧车13.3万辆,推广新能源汽车25.3万辆,2024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PM2.5浓度下降8.4%;在全国率先推行建设用地土壤分级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地块,分别采取调查、评估、修复等不同管理办法,实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4年保持100%。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治山治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度达98%,预计今年全面完成;累计完成“两江四岸”61公里滨江岸线治理,如今漫步江岸,花香鸟鸣相伴,市民健身休闲有了新选择;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运行国内首个区域性崖柏资源数据库,为制定崖柏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长江干流重庆段监测到鱼类较禁捕以前增加1倍以上,曾经难觅踪迹的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鱼类,如今出现频率明显上升。
注重综合整治,加快打造全市域整体风貌大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修建下沉式绿地,扩大道路透水铺装面积等措施,强化雨水消纳功能。专项治理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城市病”,2024年重庆市餐饮油烟投诉同比下降49.2%,声功能区夜间达标率86.5%,城市环境更宜居。大力实施千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和农村黑臭水体两年清零行动,累计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1314个、305万平方米,39个区县初步实现动态清零,受益群众80万余人。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强化碳市场建设,在全国碳市场履约率首次达100%,重庆碳市场碳价升幅排全国8个试点碳市场第一位、累计交易5299万吨,为山城绿色发展注入澎湃“碳”动力。
加快建设“数字生态环保”体系,构建“巴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汇集监测监控感知点达1.6万余个,水环境问题发现及溯源时效由此前平均7天缩短为24小时以内,实现污染及时精准高效处置,相关经验向全国推广。
据悉,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美丽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重庆将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健全以治水治气治废为牵引的“九治”体系,推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健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长效机制,按时保质完成11项年度整改任务,推动3421件群众举报投诉办结率达80%以上;同时推进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工作,做强重庆碳交易市场,培育优化碳金融生态,推动排污权交易机制改革等,不断厚植现代化新重庆绿色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