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职场人注意:这些皮肤病可能悄悄找上门-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4/30 13:03:51
来源:重庆医药高等专科附属第一医院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职场人注意:这些皮肤病可能悄悄找上门

字体:

  张师傅在某电子科技公司从事拉丝作业时,每日在高温噪声环境中工作超11小时,且未佩戴防护面罩。入职两年后,他的面部逐渐出现红斑,经医院诊断为火激红斑合并玫瑰痤疮,尽管接受治疗却久治未愈。与此同时,职业健康检查显示,同工种的其他工人也出现了类似皮肤症状……

  事实上,在机械制造车间的油污环境、化学实验室的试剂侵蚀、化工生产线的刺激性气体中,无数劳动者的皮肤正默默承受着职业暴露带来的健康威胁。正值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市六院、市职防院)质管科主治医师李阳提醒:职业性皮肤病已成为威胁职场健康的重要隐患,早识别、早防护才能守住职业生命线。

  这些岗位容易“中招”

  •化工行业从业者:频繁接触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等化学物质。

  •机械制造与金属加工人员:长期接触润滑油、切削液、金属粉尘。

  •医护与实验室人员:接触消毒剂、化学试剂(如甲醛、苯类化合物)以及生物样本。

  •农业与畜牧业从业者:接触农药、化肥、动物皮毛及分泌物。

  •美容美发与化妆品行业人员:长期接触染发剂、烫发剂、化妆品原料。

  当皮肤出现这些信号需警惕职业性皮肤病发生:

  (一)接触性皮炎

  急性型,如化工工人接触强酸强碱后可能突发急性症状。

  慢性型,如机械工人手部长期接触油污可能出现慢性接触性皮炎。

  (二)职业性痤疮

  常见于接触矿物油、沥青、焦油等物质的职业人群,如石油提炼工人、沥青铺设工人。

  (三)职业性湿疹

  厨师、水产加工人员因手部长期接触水和洗涤剂可能引发职业性湿疹。

  (四)职业性皮肤色素异常

  色素沉着:接触煤焦油、沥青、某些重金属(如砷、银)等物质后,局部皮肤出现暗褐色或棕黑色斑片。

  色素减退或脱失:长期接触酚类化合物(如橡胶制品生产中的防老剂)可能导致局部皮肤色素减少。

  (五)职业性感染性皮肤病

  如医护人员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可能感染病毒性皮肤病(如尖锐湿疣、扁平疣)。

  医生支招:科学防护有章可循

  面对职业性皮肤病的多重威胁,科学防护需要系统化应对策略。“职业防护不是戴手套那么简单。”李阳表示,应注重系统性防护:

  (一)加强个人防护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耐化学腐蚀的手套、防护口罩、长袖工作服、防护眼镜等。

  •做好皮肤清洁与保湿:建议机械工人每天下班后用专用洗手皂清洁手部,再涂抹含尿素的保湿霜。

  (二)改善工作环境

  •通风与排毒:生产车间应配备有效的通风换气系统,降低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

  •自动化与机械化:推广自动化生产工艺,减少劳动者与有害因素的直接接触。

  (三)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重点关注皮肤状况。

  •劳动者自身也应关注皮肤健康,如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向职业健康监护机构或皮肤科医生咨询。

  就医切莫拖延:规范诊疗守护健康

  如果怀疑患上职业性皮肤病,应前往具有职业性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皮肤斑贴试验、过敏原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确诊为职业病后,劳动者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和赔偿申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职业病防治需要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李阳表示,在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让我们共同关注职业性皮肤病,从细节做起,守护职场皮肤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徐亚男)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