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校谱新篇 大足一中“五精”深度课堂模式亮相全国研讨会-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4/30 15:38:22
来源:大足一中

科研兴校谱新篇 大足一中“五精”深度课堂模式亮相全国研讨会

字体:

  科研赋能,实验创新,五精育人,向阳而生。4月28日,重庆市大足第一中学校校长刘强受邀参加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办学实践研讨会,作为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代表,刘强以《“力行”领航,聚焦“‘五精’深度课堂”——基地建设高效推进学校科研工作》为题作专题发言,向全国教育界同仁分享以科研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大足一中校长刘强在研讨会上作经验分享。

  一所乡镇中学的科研兴校实践经验,缘何亮相全国研讨会?答案藏在大足一中的点滴探索里。

  科研引领,从困境中寻找突破口

  大足一中地处大足区龙水镇,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近年来面临着教育资源、生源质量等现实挑战。2024年,学校以获批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为契机,创新确立了“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通过构建“教学改革试验田、教师研修共同体、资源共享平台”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找准学校发展突破口,推动教育教学深度变革。

  创新实践,打造“五精”深度课堂

  大足一中位于“五金之乡”大足区龙水镇,有深厚的“五金”文化底蕴。学校提炼当地的“小五金”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创新提出精问、精选、精导、精练、精评的“五精”深度课堂模式,并出版《“五精”深度课堂理念建构》读本,形成9大学科课例范式。依托研修共同体,与巴蜀云校、南开数智教育联盟等开展10余次深度教研,并落实学术委员会“推门听课”常态化制度,保障课堂实施质量。

  成果辐射,助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近三年学校出版的校本课程和教学类专著(部分)。

  近两年,大足一中科研成果爆发式增长,在研课题达21项,较2020年增长200%;出版《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教育》《龙水五金综合实践》等10余本校本专著;5门市级精品课程结项;教师科研参与人数超130人,获市区级以上课改论文奖200余人次。

  学校获2023-2024学年度教研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先后获评大足区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教研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被认定为“重庆市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

  此外,学校的创新实践吸引了四川平昌二中、泸县一中等校前来跟岗交流,并与重庆南开两江中学、宜宾兴文中学等10余所市内外学校建立协作机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市外学校教师团队来校交流。

  未来展望,打造教育创新“孵化器”

  科研兴校,任重道远。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以科研基地为支点,深化“力行”党建引领,构建“教学改革、教师发展、资源整合、区域协作”四位一体的科研体系,努力成为教育创新的“孵化器”、教师发展的“加油站”、学生成长的“赋能场”,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刘强表示,3月20日,学校曾在重庆市教育科研大会上作书面交流发言,此次北京之行是大足一中科研经验的又一次全国性展示。既是对学校过去努力的肯定,也为未来探索注入了新的动力。学校将秉持“五金”工匠精神,持续书写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奋进篇章。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