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5月5日电(记者周思宇、杨仕彦、李晓婷)“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推窗即见的田园诗意,让乡村民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度假新选择。当一日乡村民宿“主理人”是怎样的体验?记者走进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的一家民宿一探究竟。
沿着缀满野花的小径深入,一座由农家老屋改造的民宿在雾中若隐若现。推开小院的木栅栏,记者见到了“00后”民宿管家朱静。
“早在4月中旬,‘五一’假期的客房就订满了,我正忙着为迎接客人做准备。”朱静说,入住这间乡村民宿,客人可以体验种时令菜、制作竹筒饭、烤土窑面包、篝火晚会等特色项目,让“小时候外婆家”的记忆变成可触及的现实。
挎上竹篮,拿起剪刀,记者跟随朱静踏进院子旁的小花园采摘野蔷薇等鲜花。随后,再将摘下来的各色花叶一一插入花瓶,作为每间客房的摆件点缀。
区别于标准化酒店的迎客模式,朱静提前做好“攻略”,在小院周边就地取材,为每位入住民宿的客人准备个性化的礼物。“比如有位客人的朋友圈经常晒花,我就准备用热熔胶和干花做一幅粘贴画送给她。”朱静说。
朱静在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一间乡村民宿工作。新华社发
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18个新职业,“民宿管家”是其中之一。次年,朱静大学毕业后入职一家文旅公司,做起了一名乡村民宿管家。
谈起自己的职业选择,朱静给记者分享了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曾经有一个情绪不佳的住客连住了一星期,我每天都带她去摘野菜,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离店时她说‘这里的云会治病’,自己的心情好多了。”
“有人认为,民宿管家就是叠被子、做饭的。但在我看来,民宿管家也可以做‘生活策展人’,和每位客人一同勾画理想中生活的样貌,这种成就感是别的工作无法给我的。”朱静说。
近年来,巴南区丰富旅游民宿供给,通过改造老旧农家土屋打造了一批具有巴渝传统民居特色的民宿。“我们有计划地引进、培育青年人才,让乡村民宿‘质’‘量’双升。”巴南区二圣镇镇长薛东涛表示,像朱静这样的青年民宿管家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在他们的管理下,镇上10余家民宿节假日总是一房难求。
朱静计划着,忙完“五一”旅游旺季,空出一段时间“充电”提升自己,“去看看其他乡村民宿的新业态、新玩法,多借鉴吸收,让我们这个小院更具诗意和魅力。”(参与采写: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