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传统吊脚楼在光影中缓缓“生长”,江面升起一轮弯月,倏尔又“幻化”为繁花掩映中的轨道列车。顷刻间,群鸟齐飞,长江索道、两江游轮再现“经典同框”……
“五一”假期,千百架无人机演绎的灯光秀点亮山城夜空。这座城市也再度跻身全国文旅“顶流”:线上旅行预订平台数据显示,重庆入围“十大热门目的地”榜单,假期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4%、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93%。
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光环购物公园,高达42米的室内植物园“沐光森林”让国际游客连连赞叹。来自约旦的游客阿维达尔说,“沐光森林”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很“火”,这次亲眼见到这一独特景致,给他留下了美好印象。
“打卡”完经典地标,不少国际游客“入乡随俗”,探寻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的传统汉服太美了!”一名来自印尼的游客与家人一同来到磁器口古镇观看汉服表演,还准备每人购买一套汉服或旗袍带回国。
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数据显示,5月1日至3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口岸入出境外籍人员近600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倍。
山城何以引客来?入境游热度攀升,不仅因为美国网红“甲亢哥”直播带来的“流量”,更源于这座城市以开放姿态推动服务升级。
重庆江北机场海关在旅检现场配备智能查验设备,为入境旅客提供“零延时”通关服务;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支持护照及外国人居留许可在线预约,馆内关键点位配备6种语言导览标识;试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全市累计开设88家离境退税商店……从“进得来”到“游得好”,重庆为国际游客打造了“无障碍”旅游体验。
“免签入境太方便了!”享受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捷克旅客马丁说,“以前得填写各种表格来申请签证,现在立刻就能入关,非常快。”
德国游客菲利普告诉记者,中国的奶茶店可以用移动支付购买饮品,便捷的支付方式让消费过程十分高效。
一个来自印尼的旅游团正在重庆市渝中区游览。新华社记者李晓婷 摄
不断迭代的新业态、新场景,也为山城文旅热潮“添一把火”。
在位于渝中区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穿着旗袍的两名机器人“导游”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只见“她们”的金属关节转动灵活,“她们”时而向游客挥手致意,时而与驻足的小游客完成“握手约定”,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近年来,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创新融合科技与文化,推出人形机器人、数字人、MR体验站等智慧文旅IP,为游客带来兼具科技感与烟火气的全新文旅体验。“情绪价值拉满!”来自上海的游客邹先生说,“第一次遇到这么智能又有趣的机器人,能陪我们聊天,还能介绍非遗知识,简直就是完美的‘旅游搭子’。”
从无人机灯光秀辉映“赛博山城”,到各种“花式宠粉”服务,重庆正以更创新的文旅产品、更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将“网红”变“长红”,助推山城魅力扬名世界。
5月1日,一场无人机灯光秀在重庆市上演。新华社记者李晓婷 摄
食堂饭菜“秒空”、卤鹅再度登上热搜,这个“五一”假期,重庆市荣昌区迎来史上最“火”小长假。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荣昌区累计接待游客140.63万人次,同比增长172%。
以暖心服务迎接八方来客,荣昌区在交通出行、餐饮服务、景区接待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服务升级举措。“五一”假期,荣昌增开4条免费旅游专线,实行公共市政停车场全免费政策,同时向游客开放政府机关食堂,提供平价正宗的卤鹅等特色美食,5月1日当天就吸引了10000余名游客品尝体验。
“不少游客主要是来感受荣昌人民的热情,我们的线下旗舰店高峰期一天卖了近1000只鹅,顾客排队排了50米长。”重庆鹅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叶鹏说,面对一只鹅带来的“泼天流量”,企业仍秉持质量为先的初心,在保障食材品质的基础上有序扩大生产规模,“我们宁愿少赚钱,也不卖不达标的鹅。”
“抓住流量带来的机遇,我们将进一步深挖本地文化内涵,加快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制定更精细化的服务标准,将‘一次性流量’转化为‘回头客留量’。”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志秀说。(记者周思宇、李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