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5月8日电(李海岚)“我们共建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域,出台鼓励民营企业新增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支持青年以新就业形态实现灵活就业等‘促进青年就业35条’,两地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70万人以上。”在8日举行的川渝人力社保事业协同发展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熊义堋介绍。
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围绕就业、社保、人力资源、技能人才、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各方面,落地部省市战略合作协议任务92项,“跨省通办”服务44项,累计互办业务204.4万件。川渝人社区域协同标准化试点高效开展,建立人才评价、社保服务等协同标准32项,有力推进人社事业协同发展。
在促进就业方面,建成11个国家级、218个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7个高质量充分就业区县,200个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村),川渝职业指导人才库、创业导师库和创业培训师资库等总量达7730人;社保服务方面,川渝跨省市养老、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累计13万人次,养老、工伤待遇领取资格无感认证、就地认证累计达80万人次;建成2个“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两地技能人才总量超1600万人;共同建立川渝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专家互认互通“绿色通道”,“新重庆人才卡”与“天府英才卡”互认高层次人才1.1万余名。
“未来五年两地将持续优化项目共推、政策协同、协调共商机制,深入推进人社事业协同发展,推动实现川渝人力资源高效配置、社会保障普惠共享、人才活力充分释放。”熊义堋表示。比如将支持成渝双核和毗邻区域在人社政策互认、服务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等方面先行先试,再创新推出一批人社业务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的典型经验;加强川渝技工教育交流合作,协同推进川渝特色重点专业建设,共育输送产业、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推进社保卡在政务服务、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就医购药等领域“川渝通用”,拓展更多跨省市、跨部门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