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陪女儿康复训练、午间卖气球、凌晨送外卖……母爱的“时间账本”-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5/11 08:39:26
来源:重庆日报

白天陪女儿康复训练、午间卖气球、凌晨送外卖……母爱的“时间账本”

字体:

5月7日,渝中区上清寺学田湾,刘英笑着唱起儿歌轻拍背上的球球。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5月8日凌晨2点,渝中区上清寺学田湾,暴雨如注。

  刘英攥着外卖袋一步跨两三级台阶,飞速爬完楼梯,打电话给客户取外卖后,点开手机查看家里的监控画面,女儿在床上哇哇哭。抹一把脸,甩掉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她转身冲下楼梯,抬脚骑上电动车,朝家的方向疾驰而去……

  白天,陪女儿做康复训练,午休时间出门卖气球,夜晚女儿睡着后,风雨无阻跑单送外卖……在单亲妈妈刘英的“时间账本”里,休息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日复一日的奔忙,只为托举起女儿康复的希望。

  深夜11点

  “别人怕暴雨,可我不怕”

  5月7日晚上11点,豆大的雨点砸落。

  学田湾一出租屋内,看着不到3岁的女儿球球睡得香甜,31岁的刘英轻手轻脚退出卧室,换上外卖工作服,套上雨衣,穿上雨靴,她一头扎进夜色,开始跑单送外卖。

  女儿熟睡后,刘英才敢接单。“一般从晚上十一点左右到凌晨两三点,可以挣到几十上百元。”

  深夜暴雨,大多数人早已在家休息,可对于刘英而言,风雨里启程,是为女儿赚取康复训练费用的“黄金时段”。“暴雨夜送单有额外补贴,能多赚一点。”她说。

  女儿球球在8个月大时身子仍绵软无力,无法坐立,更无法抬头。经过医生诊断,球球患的是腺苷酸环化酶基因病,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

  为了给女儿治病,刘英和丈夫四处求医,去过广东、山东、北京等各大医院,花光了所有积蓄,可治疗成效甚微。

  因为在生活观念上的分歧,去年,她与丈夫离婚。“爸爸也会承担一些女儿的花费,球球经过康复训练后慢慢有进步,她的笑容是最治愈的,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继续给她治疗!”刘英语气平和却目光笃定,“十月怀胎,血脉相融,我会让女儿在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

  凌晨2点

  一声啼哭让她立马折返

  8日凌晨2点,送出第15个单子后,刘英看到手机监控画面里醒来的球球挥舞小手,撕心裂肺的哭泣声传来,小脸涨得通红。刘英心疼不已:“应该是饿了!”她取消了接单,跨上电动车快速赶回家。

  独自照顾女儿,视频监控成了她夜晚外出时的“最强辅助”。“只要外出跑单,就把监控开着,手机随时查看,一旦女儿醒来啼哭,就赶紧回家。”刘英说,为确保能及时回家,不会接太远的单子。

  5分钟后,她回到出租屋,“妈妈在呢,球球不哭。”她用温柔的声音先安抚女儿,快速换上干衣服,然后一把将球球抱到怀里。女儿在妈妈怀里很快安静了,又安然睡去。她释然:“原来不是饿了,是醒来没见到妈妈。”

  “她醒来其实不会乱爬,不会有安全隐患,我只是放心不下,肯定要第一时间赶回来。”刘英说,多么希望女儿能乱跑乱跳啊,哪怕再顽皮淘气,她都欣然接受。

  早上9点

  千方百计帮女儿忽略疼痛

  多位医生告诉刘英,球球的病没有特效药,但如果不干预,还有肌肉硬化、器官衰竭的风险。家在开州的刘英,为了能让球球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去年搬到了渝中区。

  上午9点,刘英给球球换上漂亮衣服,抱着她准时来到康复训练机构。

  “球球妈妈,我们外出学习掌握了一套新的训练方法,很适合球球。”负责人王敏向刘英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出于女性的情感共鸣,她想尽可能地帮助球球和刘英。

  与很多送娃来进行康复训练的家长不同,刘英不是选择在门外守候,而是全程陪同球球一起训练。

  当康复训练师冯军红为球球进行肩关节活动时,带来的不适感和疼痛,让她瞬间啼哭起来。这时,刘英会揉搡塑料纸,制造声响来转移球球的注意力。训练加深,疼痛感更强,塑料纸不好使了,刘英会往球球嘴里投喂零食,等到零食也失去吸引力,刘英就拿出手机播放动画片。

  “她有很多种方法来让女儿忽略训练的疼痛。”冯军红看在眼里,“上下午都是全程陪伴,很少见到这么有耐心、有毅力的妈妈,简直就是永远满格的‘能量充电宝’。”

  冯军红透露,持续的康复训练让球球的情况得到好转:双手可以抓握,也能够抬头了,还能够较为自主地控制头部,“接下来还要增强躯干能力,为坐立进行训练。”

  中午12点

  “超级妈妈”餐盘里的“偏心”

  中午12点,结束上午的康复训练,刘英将球球抱上腰凳回家休息。路上,她买了瘦肉和蔬菜,要为女儿制作尽可能营养的午餐。

  回到家,她利落地将腰凳取下,将球球放在背上并用背带固定,走进厨房就忙活起来。半小时后,午餐出炉,球球的碗里,肉菜搭配,她的碗里基本是白米饭,“偏心”太过。

  耐心地哄球球吃完饭,刘英细心地给女儿洗了脸。球球白皙的脸上,再次露出可爱的笑容。

  快速解决午饭后,她忙不迭地给气球充气。“趁着球球午睡的时间,拿到附近去售卖,增加一点收入。”刘英表示,康复训练的费用,一个月要上万元,自己必须努力挣钱,同时花销要精打细算。

  她坐在沙发上,把球球稳稳放在腿上,右手拿打气筒,左手捏着气球,俨然一个“超级妈妈”。

  “我每天会准备大概30个气球,给一个气球充气要花90秒左右,做完这些得40多分钟。之后,我会给球球做康复训练,巩固上午的训练。”对于时间的把握,刘英永远在“见缝插针”。

  她说,光是抬头这一简单的动作,女儿就花了两年多时间。“别人劝我放弃,可我们在一点点创造奇迹,没关系,女儿慢一点,我就快一点。”刘英说。

  简易的出租屋,逐渐被一个个充盈起来的粉色气球填满,可爱又温馨的氛围里,更多奇迹正在发生。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