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重庆市全国防灾减灾日市级集中宣传活动在丰都县举行。新华网发(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新华网重庆5月12日电(刘磊)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当天,2025年重庆市全国防灾减灾日市级集中宣传活动在丰都县举行,以“实战演练+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模式,呈现一场“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安全教育课。
活动现场,发布了公益广告和主题海报,向村社、学校、企业代表赠送了防灾救灾宣传品,观看了分会场防灾救灾演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互动体验。
上午10时25分,随着大屏幕切换至三建镇分会场,一场扣人心弦的“地灾预警避险大练兵”上演:监测设备发出尖锐警报,三建镇洗澡池地质灾害点岩体位移险情被实时捕捉。依托“县—镇—村—组”四级联动的“四重网格”体系,预警信息秒级推送至应急指挥中心,多部门联动响应,无人机、北斗终端等科技装备迅速投入使用。7户13名群众在5分钟内完成撤离,专家组现场研判、临时安置点启用、次生灾害排查……一连串操作行云流水,演绎“科技预警+精准调度+高效处置”的应急范式。
“以前觉得地质灾害离我们很远,今天看到房屋裂缝的镜头才意识到危险可能就在身边!”现场观摩的群众王女士感慨。而另一位村民李先生则对监测设备赞不绝口:“那个会自动报警的仪器太厉害了!回去我要提醒邻居们,多留意房前屋后的山坡!”

丰都县第一小学在进行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新华网发(云连线画面)
在丰都第一小学分会场,一场“沉浸式”防灾教育正在上演。地震警报响起,5000余名师生迅速反应,第一次震动时,学生们“伏地、遮挡、手抓牢”,躲至课桌下方;主震过后,师生们按照预定路线有序撤离,仅用3分钟便完成集结。而在科技馆内,学生们通过VR体验设备感受“地震来袭”,在互动模拟区学习急救技能,让知识从书本中走出来。
移民广场主会场,救援装备展示区与互动体验区人头攒动。消防灭火机器人、森林灭火风机、AED除颤仪等“硬核”装备引得市民驻足围观,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让群众近距离感受科技赋能防灾减灾的力量。而在宣传咨询区,通过转盘答题、防灾飞行棋、普法拼图等游戏,寓教于乐、融学于趣。

重庆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新华网发(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重庆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除集中宣传活动外,全市各个区县结合本次活动主题,精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市民提高灾害“早排查、早预警、早行动”能力,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良好氛围。
“提高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是我们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基础。”重庆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重庆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一线,持续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六进”活动,重点针对暴雨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地震、雷雹大风等自然灾害风险,加强极端性灾害天气的风险识别和自救互救知识培训。同时全覆盖开展以村组为单元的转移避险单点演练及盲拉盲练,抓实“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往哪转、如何管”五个关键环节,提高基层实战和转移避险能力,将防灾减灾宣传常态化、长期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