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新通道的全“渝”故事丨开行—中断—恢复 涪陵“陆海”重生记-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5/13 08:44:59
来源:重庆日报

陆海新通道的全“渝”故事丨开行—中断—恢复 涪陵“陆海”重生记

字体:

涪陵龙头港,船只正在散货区装载粮食。(摄于三月二十六日)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了运输效率,从而增强了我们的产品在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力。”4月30日,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万凯)物流经理林政说。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家位于涪陵区的企业,主要生产聚酯切片,在人口密集的东南亚有着广阔的市场。

  过去,聚酯切片出口要经长江水道抵达张家港再转运至东南亚,大约需要32天。如今“借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涪陵龙头港装上货运列车,发到广西钦州港换船出海,仅需20天就可达东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让重庆万凯的货物“快马加鞭”驶入东南亚市场,也成为涪陵打造南向开放枢纽门户的关键一环。

  多方筹资

  修建2.8公里铁路专用线

  2020年3月,涪陵开行第一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成为重庆较早接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区县之一。

  当时,涪陵经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南下”的货物并不多,2020年仅发出558个标箱。究其原因,是班列始发站涪陵西站不具备铁水联运功能,与相邻的龙头港只有公路相通,不能有效承接周边地区沿江运输的货物。

  “涪陵西与龙头港的距离虽然只有2.8公里,但只能靠货车中转,费钱费时。”重庆龙头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君侠说,这2.8公里堵住了铁水联运的“经脉”,拖慢了涪陵的开放步伐。

  打通“经脉”,让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实现无缝衔接,势在必行。就在涪陵开行第一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一个月后,龙头港铁路专用线建设随即启动。

  龙头港铁路专用线从渝怀铁路处引出,接入龙头港,全长不到3公里。但因地势落差大,桥隧占比达40%,建设投资高达26亿元。

  “龙头港铁路专用线建设的起步,真是艰难。”徐君侠感慨,按照初始计划,涪陵将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但并未成行;随后,又传出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消息,最终也落空。

  徐君侠介绍,自2014年龙头港开建以来,港口投资已近百亿元,大部分资金依赖以涪陵交旅集团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平台自筹资金。龙头港铁路专用线仅争取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交通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的支持,剩下的24亿元只有靠涪陵区自筹资金。

  为此,以涪陵交旅集团为融资平台,涪陵分别向农业发展银行、兴业银行、进出口银行贷款8亿元、10.8亿元、3亿元,再加上涪陵交旅集团投入的约2亿元自有资金,终于补齐资金缺口。

  当年10月,几经波折的龙头港铁路专用线项目正式动工。

  打通“经脉”

  “铁水联运”成现实

  就在龙头港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却遇到了意外。

  2022年8月,由于新项目规划用地冲突原因,涪陵西站宣布停运,涪陵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被迫中断。

  林政回忆,涪陵西站停运后,重庆万凯出海货物要先通过公路运输至重庆果园港,等待一两天后才能进行编组,再搭乘铁海联运班列运往东南亚等地,仅仓储服务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面临物流困扰的企业,远不止重庆万凯一家。数据显示,涪陵拥有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85户、外商投资企业130户、对外经济合作企业11户,进出口贸易需求旺盛。

  仅2023年,涪陵与东盟国家进出口额就同比增长1.5倍,西部陆海新通道超6000标箱不得不中转至其他地方发运。

  为了尽快破解局面,龙头港决定同步推进铁路专线、综合货场、集装箱铁水联区、散货铁水联区四大板块。

  “为了抢进度、赶工期,项目共投入2000人左右,实行两班倒工作制。”重庆龙头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工程部原副经理王超回忆,高峰时段,50台挖掘机同步开挖,超过200台运输车在施工现场穿梭。

  历经3年多奋战,2024年3月30日,涪陵龙头港铁路专用线、综合货场同步开通运营,全面突破铁水联运的关键“3公里”。同一天,首趟从龙头港始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成功开行,标志涪陵开放之路打开新天地。

  自此,涪陵企业进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物可在龙头港直接搭乘铁海联运班列,运输成本降低20%。更为关键的是,来自重庆及周边的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市的大宗货物可在龙头港完成转运,既可南下直通东南亚,又可进入长江黄金水道抵达东南沿海,“铁水联运”终成现实。

  无缝衔接

  建设铁水联运廊道

  得益于龙头港铁路专用线的投用,涪陵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呈现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涪陵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超11000标箱、同比增长68.85%,货运值21.2亿元、同比增长91.87%。

  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至钦州班列常态化开行,实现“周周班”发运,涪陵成为全市第四个西部陆海新通道发运节点。

  “虽然,‘铁水’联运的‘经脉’被打通,但想要真正实现‘无缝衔接’,还剩最后一步。”徐君侠坦言。

  为此,2024年9月,龙头港投资约7000万元开工建设铁水联运廊道设施项目,计划在2025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届时,龙头港港区内铁水转运将彻底告别汽车,直接通过皮带传送,预计将降低转运成本10%,提升效率30%。”徐君侠介绍。

  此外,为了进一步完善水运开放口岸的功能,总面积超1.5万平方米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渝东南综合服务中心暨龙头港水运口岸联检设施项目已开工建设。

  “项目预计在12月完工投用,将建成海关、海事、边检查验设施用房,以实现与上述部门联合办公,大幅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效率。”徐君侠对此充满期待。

  涪陵的开放“雄心”远非于此,以大通道带动大产业才是目的。以龙头港为依托,当前,涪陵正大力拓展通道经济,加快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比如,以入选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承载城市为契机,涪陵依托中粮油脂、中粮粮谷、中储粮三大中央企业力量,在龙头港布局优质大米加工、植物油加工、饲料加工等粮食仓储项目,带动全区粮食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年、食用油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年。

  此外,借助龙头港“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涪陵正着力做强榨菜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提升外贸经济质效。

  数据显示,2024年,涪陵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2.2亿元、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与东盟10国实现进出口总额49.6亿元、同比增长16.9%。

  通道建设大事记>>>

  2020年3月

  ■涪陵开行第一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

  2022年8月

  ■涪陵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中断

  2024年3月30日

  ■首趟从龙头港始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成功开行

  (记者 唐琴 整理)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