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改革进行时丨这块国家级“试验田”加速信用改革-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5/13 08:45:01
来源:重庆日报

两江改革进行时丨这块国家级“试验田”加速信用改革

字体:

重庆华数机器人公司在第六届西洽会上展示产品生产线。该公司是两江新区“信用+金融”服务生态的受益者之一。(摄于2024年5月23日)通讯员 王加喜 摄/视觉重庆

  近日,记者从两江新区获悉,在2024年度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评分中,两江新区在国家级新区中名列前茅,信用改革成效初显。

  今年以来,重庆在“新春第一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等会议上多次强调,健全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标志性改革,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持续擦亮重庆改革“金名片”。

  作为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是一块名副其实的改革“试验田”。近年来,两江新区如何发挥改革先行先试的作用,在信用改革中为重庆探出新路?

  以“信”换“贷”

  为破解企业融资难拿出方案

  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轻资产缺抵押、金融机构慎贷惜贷”的困境,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为此,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构建“信用+金融”服务生态,打造两江特色“信易贷”产品矩阵,引入两江创投公司等国资平台,同步探索建立5∶5风险分担机制,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该公司是一家集机器人产品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受开发周期、研发成本等因素影响,在融资方面一度陷入瓶颈。

  两江创投公司与兴业银行两江支行了解情况后,着手为企业“解难”。

  首先,兴业银行两江支行对银行贷款资料进行初审;随后,两江创投公司联合两江新区科创局等部门进行合规性审查,出具推荐函;最后,兴业银行两江支行采用“信用免担保”方式,为企业办理“科技成长贷”,仅3天便完成400万元低利率贷款。

  以“信”换“贷”被证明行之有效。当前,两江新区依托“信易贷·渝惠融”平台,大力推广基于产业特性与信用增值的“重庆信易贷”融资模式。

  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已与24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累计服务辖区企业1677家,推荐贷款金额超94亿元;累计获贷企业1020家,实际放款超50亿元,撬动其他贷款10.73亿元。

  以“信”惠“民”

  实现停车无现金支付全覆盖

  除了赋能企业,两江新区还围绕“信用+民生”等6大核心领域,打造了16个便民惠企应用场景。

  “例如,两江新区推出‘信用+医疗’服务,信用良好的市民可免除挂号等多环节排队,节省约60%就诊时间。”两江新区社发局相关负责人说。

  “‘信用+停车’服务已落地,市民可享受‘即停即走’服务,信用良好的市民还可享受停车费用减免等优惠。”两江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已实现停车无现金支付全覆盖,完成“30万+”社会停车场数据接入。

  在租房方面,两江新区推出“信用+租房”服务,租房电子合同实现承租人信息审核、合同签订、租金支付全流程线上监管,节省承租双方约80%签约时间。

  在消费方面,两江新区“内外并举”:

  一方面着力促内需,设立监管账户对预付消费资金进行监管,防范商家卷款跑路等问题;在景点推出“信用+旅游”,为信用良好的市民提供景区门票优惠等福利;推出“信用+住宿”,酒店可为信用良好的市民提供“议价协议”等优惠。

  另一方面加速扩外贸,联合海关以信用建设为支点,推动企业实现海关高级认证(AEO),享受减少查验频次等优惠。2024年,两江新区共获得AEO认证企业达51家,辖区实现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

  以“信”善“治”

  信用系统为监管装上“火眼金睛”

  “以前,对企业的检查,企业疲于应付,我们也耗时耗力。”近日,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信用等级成为企业的“健康体检报告”,涉企检查终于不用“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今年以来,两江新区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市场主体按公共信用评价等级进行A、B、C、D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按不同比例抽查。对A类低风险企业抽查频次压减至3%以下,对D类高风险企业抽查频次提升至20%以上。

  在分级分类管理的同时,两江新区还着力完善信用修复机制。

  今年1月,四川宸铭城市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负责人杨明宇一度非常焦虑:近期企业有参与招投标的机会,但去年9月才被两江新区给予行政处罚。

  怎么办?

  眼见公示期满,杨明宇赶紧向两江新区提出信用修复申请。

  为此,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迅速协调遂宁市市场监管局共同梳理跨区域信用修复流程,当日便完成信用修复。

  信用建设作为提升政府协同执法能力和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两江新区持续增强数据归集共享水平,推动形成共建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强大合力。目前,两江新区已实现许可、处罚等20类3802个事项及特色数据常态化归集,累计归集行政信息、纳税、水电气等涉企信息1900万余条,并灵活调用评价、惩戒等信用组件,在48个重点领域开展信用监管,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