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微风,轻轻拂过。位于秀山县乌杨街道的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里,盲杖敲击地面的笃笃声清脆响起,杨兴祥侧耳辨位,这是他独有的“导航系统”,他专程过来关心基地装修的进度。“这里以后将为残障群体提供‘造血式’帮扶。”他骄傲地说。
杨兴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坎坷。他9岁丧父、16岁失母,少年时便挑起家庭重担。
1996年,杨兴祥做木材生意失败后到外地打工,帮老板送货到湖南吉首火车站,结识了火车站旁的小旅社老板姚祖兵,两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2000年,31岁的杨兴祥突然双目失明。他揣着仅有的300元钱,准备见挚友姚祖兵最后一面。“你看不见光,但绝不能熄灭心里的光!”挚友的话点醒了杨兴祥。在姚祖兵安排下,杨兴祥开始学习按摩,每天接受16个小时的“魔鬼训练”,半个月后他便独立上岗,三年攒下20万元。
2003年,杨兴祥与朋友合资70万元在吉首开了一家茶楼,50余间包房每日爆满,年利润超百万元,12年间创收纯利600余万元。
2017年,茶楼市场渐趋饱和,杨兴祥果断整体出让茶楼股份,转战砂石、酒窖行业,注资600万元入股湖南通力石英材料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他又做出惊人举动,投入800万元作为首期款,购买了非洲两座价值3000万元的矿山。
事业风生水起,杨兴祥始终坚守初心。每年春节,他都会回到老家秀山县隘口镇东坪村看望乡亲,并为60岁及以上的老人送去慰问金。他还多次为村里受灾户捐款,为县里患病儿童捐赠医疗费,已累计捐赠了50余万元。
“我还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建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让更多人靠双手吃饭!”杨兴祥说,基地建成后,将从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全方位帮助残障群体。
“虽然看不见多彩的世界,但我能看见人心的温度。”杨兴祥说,当年姚祖兵递给他的那盏“灯”,现在由他来照亮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