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5月18日电 题:重庆垫江:变草为宝种出致富路
新华社记者唐奕
眼下正值艾草采收季,走进重庆市垫江县周嘉镇雨山村艾草种植基地,上千亩齐人高的艾草随风摇曳,一股艾草特有的草本清香扑面而来。
“你别小看这一根根不起眼的小艾草,它可全身都是宝!”种植基地负责人墙方生捻起一株艾草说道,“这叶子是大宝贝,磨成绒之后市场价2万元一吨;茎是小宝贝,磨成渣和灰之后市场价也有1000元一吨;根留在土里,还会长出茎叶,一年能收3、4次呢。”
艾草,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有较好的药用和经济价值。“艾绒是中医理疗行业中的重要原材料,艾渣可用作饲料添加剂,有防病功效,艾灰可以做成蚊香。”墙方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年能收2吨艾草,每5吨艾草能加工成1吨艾绒和4吨艾渣、艾灰,“去年我们基地收了400吨艾草,实现产值200万元”。
“垫江种植中药材的历史悠久,从西汉年间就开始种植丹皮等中药材。”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工委副书记陈午清说,垫江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十分适宜中药材的生长。
墙方生早年在云南打工,2018年响应返乡创业号召回到垫江县。经过多年考察,墙方生发现艾草在健康养生、日化等领域持续走俏,便萌发了发展艾草产业的念头。从2021年流转20亩土地开始试种艾草,到2023年成立重庆艾智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墙方生的艾草种植基地现已覆盖垫江县7个乡镇,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
在种植基地的另一边,成片的艾草已收割完毕,雨山村村民熊明霞和几位老乡正在地里将散落的艾草捡拾成捆,做好装运准备。“我家也流转了土地种艾草,我现在还在基地里上班哩。”熊明霞说,她和姐妹们主要负责施肥、除草以及捆扎艾草这类工作,“农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有1400元工资”。
“能操作机械的村民收入更高,一天有200元。”雨山村村支书胡吉林告诉记者,早些年雨山村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土地大量撂荒。如今,雨山村上千亩土地都种上了艾草,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为村民增加了一笔土地流转收入,还吸纳了100多户村民就近务工。
在墙方生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艾草种植。38岁的查富军了解到家乡的艾草产业行情好,今年怀揣着30多万打工积蓄返回家乡承包了200亩土地开始自主创业种植艾草。“我们只管种,基地按每吨1000元保底收购,30万元的成本一年就能收回来!”查富军说。
近年来,垫江县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垫江全县艾草种植规模从2021年的不足130亩发展到2025年的3000多亩,2025年预计产量5000吨、综合总产值2000万元。
陈午清说,当地还积极深耕艾草产业链。去年8月份,位于坪山镇的投资200万元的艾草深加工工厂投产,从此垫江本土企业拥有了一天20吨的艾草提绒深加工能力。此外,当地还逐步引进了全封闭艾草提绒设备、全自动卷条机、全自动切柱机、全自动枕头灌装机等生产线,陆续开发出艾草颈椎枕、艾灸条、足浴包等10余种艾草产品。
垫江县副县长李小莉说,垫江的艾草实践是一场“小艾草撬动大产业”的精彩蝶变,下一步,垫江县将进一步构建贯通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让艾草产业成为富民的“金叶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