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正在进行文物鉴定。新华社记者 赵佳乐 摄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5月18日电(记者赵佳乐)在2025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由重庆市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主办,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承办,川渝文物鉴定中心实施的“川渝联动公益鉴定咨询活动”在重庆人民广场成功举办。
本次鉴定咨询活动汇聚了川渝两地文物鉴定领域的权威专家,涵盖书画、陶瓷器、金属器、玉石器、杂项五大类别。专家团队采用传统鉴定与科技辅助鉴定相结合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免费、专业的文物鉴定服务,并现场普及文物收藏知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据统计,活动累计鉴定民间收藏品132件,其中40余件鉴定为文物。
鉴定过程中,专家们不仅对藏品的真伪、年代及艺术价值进行了细致评估,更强调了文物收藏的核心价值在于挖掘历史内涵与艺术精髓,而非追求经济利益。同时,专家呼吁广大收藏爱好者树立合法、理性、可持续的收藏理念,共同维护文物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活动现场,收藏爱好者吴先生的无私捐赠之举成为亮点。他主动提出将珍藏多年的10余枚封泥(残件)无偿捐赠给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经专家组鉴定,这批印泥时代均为秦汉时期,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
吴先生说:“自己爱好收藏,长期关注文物保护事业,通过此次权威鉴定,确认这批封泥为文物,内心非常高兴,也更加坚定了捐赠文物的决心。这些文物捐赠给博物馆,才能发挥更大价值。”
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博物馆事业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后续我们将及时完善捐赠事宜,并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热忱感谢广大人民群众的慷慨支持。”
【纠错】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