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营业状态且不断“上新”展览的不到5家 重庆民营美术馆如何走出困局?-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5/19 09:11:32
来源:重庆日报

处于营业状态且不断“上新”展览的不到5家 重庆民营美术馆如何走出困局?

字体:

两江新区星汇当代美术馆,市民正在观看展览(摄于4月15日)。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在西班牙,一个只有3万多人口的小镇,都有一个大型美术馆。而我们为何生存得如此艰难?”近日,在星汇当代美术馆二楼茶室,60岁的黄中华陷入沉思——

  这位在艺术圈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的艺术家,刚从西班牙结束了为期近1个月的“文化苦旅”,并为其蓬勃发展的民营美术馆行业所震撼。

  不只被誉为“艺术的国度”的西班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几乎所有的国际大都市都拥有知名的美术馆。

  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营美术馆蹒跚起步,历经几轮热潮,如今声量却越来越小。这不禁让人疑惑:民营美术馆究竟怎么了?

  “开开关关”的民营美术馆

  黄中华本次前往西班牙取经,直接动因是云岭艺术中心的关张。

  云岭艺术中心位于江北铁山坪,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于2019年开业,集展览、公众教育、学术研究为一体。以架上绘画为主,用独立的学术判断,发现与推崇富有个性特质的艺术家,打造开放式的课堂,并提供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

  但创办不到6年,云岭艺术中心就如国内众多民营美术馆一样,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被迫关门。

  而这已是黄中华操盘的第二个美术馆项目。1991年,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毕业后,黄中华南下到珠海打拼,从事设计行业,完成了个人资本积累。

  2006年,他到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攻读了艺术硕士。2014年,黄中华又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在学校外的书店里,一本叫《商人与收藏》的书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本书讲述了19世纪纽约商人创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故事。“当时,这本书让我热血沸腾,它让我坚信,办美术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途径。”黄中华说。

  2015年,他在两江新区创办了星汇当代美术馆,致力展示与链接中国当代艺术和全球化艺术实践,以专业独特的文化视野和策展理念为先锋艺术发声。

  目前,该美术馆年均推出展览8场,吸引观众超5万人次。行业外的人或许认为,这很一般,但坚持10年,仍常态化推出展览,在重庆的民营美术馆中,已是佼佼者。

  “如果没有足够的情怀、庞大的资金支持,民营美术馆想要活下去,真的很难。”南岸区某大型民营美术馆的运营负责人表示,他曾绞尽脑汁地想把美术馆打造成“每个人的美术馆”,并推出国际儿童艺术节、青年艺术计划等项目,并通过收门票、开发文创等,试图拯救美术馆。可事与愿违,该美术馆目前已处于停业状态。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重庆,处于营业状态且不断“上新”展览的民营美术馆不到5家。

  除了烧钱还剩下什么

  民营美术馆究竟怎么了?

  在黄中华看来,重庆民营美术馆的诞生、发展以及所遇到的困境,与我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史基本同频。

  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界的推动和发展,当代艺术在社会中聚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些有资金、有想法的企业家或商人,开始创办民营美术馆。如,位于渝北的华人当代美术馆,兴建于1994年,投运于1995年,对重庆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阶段:2000年前后,作为商业运作的策略和手段,不少房地产商开始创办美术馆,以打造文化概念,提高房价、楼盘品质等。

  第三阶段:2010年—2016年,在火爆的艺术市场推动下,民营美术馆建设迎来第三波热潮,经营者以金融业者、收藏家为主。

  那么,曾经火爆的民营美术馆,为何如今势衰了呢?

  “钱,还是钱!”黄中华称,民营美术馆几乎是纯烧钱项目。以一个中型美术馆为例,一年的人员工资在100万元左右,一场展览的花费在几十上百万元不等,如果一年更新10场展览,总共需要投入上千万元。

  而与之相对的是收入几乎为零。开发文创,根本不赚钱;卖门票,消费者还未形成“购票看展”的消费习惯。“如今收藏家的资金紧缩,民营美术馆也进入了发展调整期。”黄中华说。

  找到民营美术馆生存之道

  民营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空间,对活跃艺术市场、增强艺术丰富性、提升社会美育水平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2012年,原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就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明确提到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兴建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

  面对困境,重庆民营美术馆如何找到生存之道呢?

  西班牙之旅,给了黄中华不少启示:首先,设立馆董制,即在民营美术馆引入股东制,变一个人的“独角戏”为众人的“大合唱”,同时设立艺术基金,为美术馆“输血”。

  其次,创新政策制度。上海就出台了《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设立美术馆,并围绕美术馆的运行管理、收藏研究、展览陈列、社会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指引和规定。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美术馆名录共收录99家美术馆,民营美术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也因此成为国内民营美术馆发展的高地。

  最后,回归艺术本身。以内容为抓手,办好每一场展览,真正把国际上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引进来,也把国内艺术家的作品推出去,并吸引观众入场。同时,在保证展厅独立的前提下,探索性地把美术馆打造成一个复合的经营空间,如开设咖啡厅、设立小剧场、放映电影等。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