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重庆市黔江区召开“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系统展示三年来全域推进固体废物治理的创新实践。
黔江区召开“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现场。黔江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据介绍,自2022年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黔江区通过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走出了一条工业固废资源化、生活垃圾减量化、农业废弃物循环化、危险废物精细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工业领域,黔江区聚焦硅锰冶炼、生活垃圾焚烧等产业,创新“源头减量+循环利用”模式;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全链条升级,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农业领域构建起“种养循环”生态链,形成“回收点+转运站+分拣中心”三级网络,年处理废旧农膜900吨。危险废物管理依托“巴渝治废”数字平台建立300余家涉危企业“一企一档”实现危废全流程在线监管。
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方面,黔江区构建“1+N”体系,出台《黔江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将建设任务纳入党政目标考核,委托第三方开展年度评估。打造示范场景,覆盖工业、农村、城市,工业领域。协同市、区相关部门完善“无废城市”APP应用,集成垃圾分类查询、固废处置查询、废物回收等功能。打造“两网”融合,实现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有效衔接,建立规范回收体系,提升可回收物利用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针对未来工作,黔江区明确将实施“三大提升行动”,进一步推进黔江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推进完成渝东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巴渝治废”大数据平台,确保辖区危废生产企业全部接入监控平台。同时,构建“全民共建体系”,通过扩大“无废细胞”建设覆盖面、推广低碳积分制度、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等举措,推动全域绿色发展。
发布会现场,相关部门就“无废细胞”作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处置、废弃农膜管控等问题逐一回应。黔江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黔江区将锚定‘美丽重庆建设先行区’总体目标,坚决扛起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使命,加快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为高水平打造美丽重庆先行区作出黔江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