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工到创新 这家渝企攻克接近传感器核心技术-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5/22 09:17:04
来源:重庆日报

从代工到创新 这家渝企攻克接近传感器核心技术

字体:

  近日,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旗下川仪微电路公司自主研发的接近传感器完成核心技术攻关,打破国外企业长期垄断,成功实现从代工到创新的跨越。

  什么是接近传感器?川仪微电路公司研发部部长姜涛介绍,这是一种无需接触检测对象,即可感知物体接近并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它被形象地称为工业自动化的“神经末梢”,广泛应用于机床、冶金、化工、轻纺和印刷等行业。

  例如,在数控机床中,当机械臂移动到预设位置时,传感器能在感应到机械臂接近的瞬间触发信号,精准控制设备启停,避免机械碰撞。

  过去,这类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导致国内用户面临交货周期长、价格高昂、供应链受国际形势影响等困境。

  2024年初,川仪微电路向这一技术壁垒发起挑战。团队选择从与现有业务契合度高的磁性器件、厚膜集成电路技术切入,既控制研发成本,又发挥工艺经验优势。

  研发并非一帆风顺,团队首先遭遇了两大技术难关:振荡器专用电感设计及感应距离一致性控制。

  常规电感因开放式磁路导致损耗过高,易造成传感器“心脏”——振荡器停摆。团队经过数十次实验,创新采用特殊漆包线绕制工艺,将磁路损耗降低20%左右,攻克了电感损耗高这一难题。

  在解决感应距离一致性问题时,因电子元件个体差异难以满足产品精度要求,研发人员另辟蹊径,首创功能激光调阻技术,通过动态调整控制电路关键电阻系数,确保了产品感应距离达到微米级精度,实现批量生产条件下对感应距离的精准控制。

  终于,团队完成了产品设计及样品试制。实验室数据显示,这款自主研发的传感器摸底寿命测试突破10万次,性能稳定可靠,目前正在进行100万次的寿命验证,并同步进行防爆3C认证。依托成熟的厚膜集成电路自制能力,其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实现100%,制造成本显著低于进口产品,交货周期也大幅缩短。(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佘振芳 见习记者 侯月)

【纠错】 【责任编辑:李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