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我市举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围绕营商环境九大专项行动41方面重点内容,重庆提出2025年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200条,积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营商环境改革成果。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重庆已连续6年在市级层面制定优化提升方案。今年,重庆坚持系统集成、迭代更新,在5月12日印发了《重庆市2025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以下简称《任务清单》)。在此之前,重庆充分尊重企业意愿,提前开展了“营商环境怎么干”意见征集活动,在《任务清单》中直接回应企业所需、所想的工作任务就有130余条。
具体来说,在提升政务环境方面,针对涉企政策多而分散、企业“不好找”的问题,《任务清单》提出加快建设“政策直达快享”应用,建立个人与企业多维标签画像,通过AI大模型、智能算法实现“政策找人”精准推送服务。
在提升法治环境方面,针对企业反映乱执法、乱检查的问题,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整治趋利性执法以及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
在提升市场环境方面,针对企业反映存在公平竞争障碍的问题,将征集招标投标领域设置隐性门槛和不合理限制线索,重点整治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的行为。
在提升创新环境方面,针对企业反映我市鼓励支持创新的力度不够大的问题,要建立完善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机制,重点支持区域科创平台建设及能力提升、成果孵化转化体系建设、人才团队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提升要素保障环境方面,针对企业反映我市用地审批不够便利、融资难等问题,要对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实现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率达100%;开展银政企对接活动,推动项目融资需求对接,降低企业融资压力。
近年来,重庆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让企业入“渝”得水。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8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全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以优化政务环境为例,政务环境提质增效,让企业穿上“轻便装”。“渝快办”平台迭代升级,28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上尽上”,推动两批200项高频事项办理信息免填率提升至63%以上、政府核发材料免提交率提升至60%以上。扎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全市“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总量达到85个,覆盖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主要阶段,平均减环节72%、减材料52%、减时间68%、减跑动90%。川渝企业办理迁移登记,现在仅需在网上提交一次申请即可邮寄收到营业执照等证件,办理时限由9天压缩至3天,从两地反复跑3次以上优化为一次都不跑。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重庆还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比如,提升外资服务水平,完善政企面对面沟通交流平台,2024年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61场,解决企业诉求225个;搭建法律服务“全球朋友圈”,与9家境外仲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推动5家律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10家,企业可通过重庆律所解决境外法律纠纷、了解境外法律风险;完善外贸服务体系,推广“渝贸全球”品牌,2024年组织超1000家企业参加100余场境外展会;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报关、物流、金融等服务,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培育市场采购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让更多产品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走出国门;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持续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2024年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增长37.1%,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人民币作为外贸结算货币。(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