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激活一方山水 南川区奋力写好“三茶”统筹大文章-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5/23 12:40:08
来源:南川报

一片叶子激活一方山水 南川区奋力写好“三茶”统筹大文章

字体:

南川区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制茶师在进行古树茶的“萎凋”。记者 甘昊旻 摄

  走进春日的南川,云雾缭绕的金佛山下,层层叠叠的茶山如碧浪翻滚。河图镇冒水村的采茶人手指翻飞,嫩绿的芽尖落入竹篓;兴隆镇金花村的白茶基地里,昔日的石漠化荒山已变身“绿色银行”;德隆镇茶树村的古茶树群抽出新芽,这些有着千年树龄的“活化石”正讲述着南川茶叶的传奇故事。

  2024年,全区13.45万亩茶园创造了12.3亿元的综合产值,茶叶产业已成为全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茶文化:从唐代贡茶到现代茶事

  “看这片叶子,边缘的锯齿像不像古书上的文字?”在德隆镇茶树村“世界人工种植茶叶起源地展示中心”,茶树村党支部副书记邹小敏手持一片南川大树茶叶,向研学生展示叶脉间的秘密。

  这片土地上的茶事,可追溯至三千年前。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的涪州名茶,其“宾化最上”指的正是今日南川。五代十国毛文锡在《茶谱》中盛赞:“涪州出三般茶,宾化最上”,1162年的《建炎杂记》同样留下了“先辈携茶至京师馈人者,尤得宾化早春之名”的记载。

  金佛山腹地,古茶树依然枝繁叶茂。1979年,在“当代茶圣”吴觉农的关怀下,西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在此发现两千余株野生大树茶,最大的一株胸径达73厘米,堪称茶树界的“活化石”。2013年普查时,这类古茶树已达17712株,形成茶树基因库。

  每年春季,“古韵”茶文化节和“千年金山红”古树茶文化艺术节如期举行,成为展示南川茶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德隆镇茶树村,“世界人工种植茶叶起源地展示中心”静静诉说着南川茶树资源及产茶历史,这里不仅是游客了解茶文化的场所,更成为重要的教学科普基地。区政协召开的“金佛山古茶树保护”专题协商座谈会,为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智力支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茶文化的影响力早已超越饮品本身。南川区打造的“环金佛山自驾游路线”荣获全国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称号,“南茶春韵·重庆生态大观园自驾游路线”获2022“春季踏青到茶园”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15个农旅融合接待点散布在茶园之间,让游客在品茗之余,更能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模式,不仅增加了茶产业的附加值,更让南川茶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茶产业: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出海

  春茶季的兴又缘茶业加工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微波杀青机内,鲜叶在电磁波作用下快速钝化酶活性;光波干燥设备中,茶叶均匀受热;色选机前,CCD摄像头精准识别剔除瑕疵叶。去年,南川区新改建8条现代化加工线,增加产能1500吨。

  在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质检经理谭树立正与新加坡客商视频连线:“这批古树红茶咖啡碱含量达4%~5%,是普通红茶的两倍。”2024年,“千年金山红”古树红茶成功登陆新加坡市场,实现南川大树茶外贸“破冰”。乘着全市“农产品出海”东风,南川区与新加坡福善德公司、湘茶集团等签订合作协议,打开南川茶叶出口新局面。

  “过去夏秋茶鲜叶无人问津,现在却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这变化源于梵涎香食品科技公司的落户——该企业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夏秋茶拼配集散中心,预计全面投产后年出口茶叶超万吨。与此同时,金南农业开发的“金山树叶”茶饮料生产线即将投产,一条涵盖初加工、精深加工、茶饮料生产的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在冷水关镇,茶园村村民罗宪平正在茶园里修剪枝条。“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并保底收购,我负责日常管护,去年纯收入超过1.7万元。”这种“返承包制”新模式,既降低企业管护成本,又提高农户积极性,已在全区推广3000余亩。河图镇的村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则探索出另一种共赢模式:由村集体统一组织采茶工,企业按量支付服务费,2024年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5万元。

  目前,南川区形成了北部标准茶区和南部生态茶区协同发展的格局。北部以大观镇、兴隆镇、木凉镇、河图镇、乾丰镇为主,重点发展“南川金佛玉翠茶”等针形名优绿茶;南部以德隆镇、合溪镇为主,打造“南川大树茶”红茶产品。其中,“南川金佛玉翠茶”斩获“中茶杯”六星特别金奖,“南川大树茶”包揽四川国际茶博会金奖等三项大奖,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茶科技:从资源保护到精深加工

  西南大学茶学研究团队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观察组培苗的生长情况。“我们已确认4个高香型单株,完成16个新品系的繁育。”2024年,该团队建立穴盘扦插繁育苗圃1个,培育优质种苗10万余株,为南川大树茶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奠定基础。

  在南川茶产业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重要推动力。南川区充分发挥国家茶叶重点实验室、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市茶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的科技支撑作用,完成了4个南川大树茶典型高香类型单株的确认及多组学分析;对选育鉴定的16个“早生+高香”“早生+高产”和“叶色变异”等优异茶树新品系进行了规模化繁殖培育,建立了穴盘扦插繁育苗圃1个;为新品种登记相关田间栽培及区试试验做好准备;申请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株茶树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快速初筛的方法》1项。

  同时,南川区与西南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现建有教学实习基地3个,分别为三泉镇半河社区沙景山茶业公司、木凉镇汉场坝村艾伦茶业公司、南城街道松林社区能健茶业公司。南川区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示范县之一,能及时获取茶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并配合推广应用。通过宣传推广,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合溪镇大茶树下,茶农们举行着传统的开采仪式;大观园区的自动化车间,机器人手臂正在分装出口茶包;实验室里,科研人员记录着新品种的生长数据……这片承载着三千年茶文化的土地,从唐代贡茶到现代名品,从深山古茶树到智能化生产线,南川茶产业正以文化为魂、产业为体、科技为翼,奋力写好“三茶”统筹大文章。(邓的)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