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国会计学会政府会计学术年会(2025)暨第十三届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与政府会计跨学科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自主的政府会计知识体系构建”。来自财政部、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旨在进一步探索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特色政府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路径,推动中国自主政府会计知识体系构建。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致辞。
开幕式上,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致辞表明重庆工商大学作为一所高水平财经类应用研究型大学,始终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求新求变、创新发展,办学70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指出本次会议紧扣公共部门数字化治理、财税体制新一轮改革、公共数据资产会计核算与治理等时代主题,聚焦公共部门数据资产、数字政府建设、国家审计等专题研讨,为新时代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与政府会计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工具。希望通过本次研讨激发出更多创新性的思考和研究,推动中国政府会计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财政部会计司一级巡视员、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刘光忠讲话。
财政部会计司一级巡视员、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刘光忠,重庆市财政局会计处处长朱晓东,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琦分别立足国家战略、区域站位、行业发展三个层面,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自主的政府会计知识体系构建这一重大主题,向参会人员指明了新时代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方向、路径与核心要义,介绍了具有重庆特色的政府会计改革举措、行业发展阶段性成就和未来规划等。
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琦主持主旨报告。
主题报告环节,围绕如何探索政府会计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协同路径,推动中国自主的政府会计知识体系构建这一问题,刘光忠及厦门大学教授李建发、北京大学教授麻志明、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曾诚、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孙芳城分别作主旨报告。
刘光忠以《政府会计改革当前热点与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构建》为题,从数据资源、自然资源等会计问题切入,提出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基本框架,并从“环境、目标、4个构建维度、‘1+5+N’体系”等方面系统解读了该框架和实践标准;李建发在《政府成本研究演进与未来发展》报告中,梳理了政府成本核算的理论脉络,提出强化会计成本意识,构建基于绩效导向的政府成本会计体系,建议通过智能化技术推动成本数据动态监测与分析应用;麻志明围绕《政府会计实证研究的趋势与机会》,指出当前研究需突破传统案例分析局限,倡导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挖掘政府财务行为的深层规律,并呼吁唤醒个体兴趣,加强跨学科实证研究合作;曾诚则结合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作《贸易摩擦背景下的政府补助研究》分享,他通过跨国数据对比揭示政府补助政策在产业升级与风险对冲中的关键作用;孙芳城立足审计实践,在《国家审计治理效能提升路径思考》中强调,应通过协同优化政治、制度与能力,推动国家审计从“合规性监督”向“治理效能赋能”转型。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孙芳城作《国家审计治理效能提升路径思考》主旨分享。
此外,本次年会还设置了9个分会场,涵盖54篇论文交流分享。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政府会计基础理论与资产管理创新”“公共财政政策与预算绩效管理”“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与治理效能”“政府会计、ESG与可持续发展”等九大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