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重庆5月24日电 近期,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成功完成全球首例肝癌介入隔离治疗手术,患者经过近一个月住院恢复治疗,目前状态良好,于5月23日出院回家休养。
“是你们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病房里,50岁的患者刘明(化名)声音颤抖,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曾经被其他医院“宣判”肝癌晚期仅剩两个月生命的他,如今状态良好,这份劫后重生的喜悦溢于言表。
今年3月,在外务工的刘明因腹痛、腹胀难忍,回到万州求医。此前,其他医院的诊断结果让他如坠冰窟——肝癌晚期。但刘明不甘心向命运低头,决定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寻找希望。

经检查,他的右肝存在一枚12*11cm的巨大肿瘤。“由于肿瘤体积过大,肿瘤侵犯右肝静脉、严重压迫中肝静脉,常规手术难以实现R0切除(R0切除指的是手术中将肿瘤完全切除)。而大剂量化疗不仅对患者伤害大,见效也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刘燕介绍。
针对后续治疗,在广东省器官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何晓顺团队的技术引领下,经过院内外数次的多学科讨论、反复论证,最终选择器官介入隔离治疗术。
据介绍,器官介入隔离治疗技术其优势在于仅靶器官受高浓度化疗药物持续治疗,全身器官不受累,能充分杀死肿瘤细胞。同时,采用介入方式,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手术组建了MDT团队,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微创介入技术阻断右肝门静脉血供,刺激左肝代偿性增大,提升肝脏储备功能,为后续治疗筑牢根基;第二阶段,实施右肝肿瘤的隔离灌注化疗。在介入技术的辅助下,MDT团队精准将肿瘤侧的供血动脉(肝右动脉)及静脉与健侧及其他器官血管隔离,构建起一套独立的循环系统,再对肿瘤进行精准的大剂量化疗灌注。这种治疗方式让化疗药物仅作用于肿瘤侧肝脏,最大程度降低对健侧肝脏和全身的毒副作用,真正实现了对肿瘤的“精准打击”。
“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是衡量恶性肿瘤的关键指标。截至5月7日,患者的异常凝血酶原已从>30000下降至1675.9,甲胎蛋白从140.3下降至21.73,并还在持续下降。”刘燕展示着最新的检查指标,语气中满是欣慰,“这意味着恶性肿瘤已经基本失去活性。”
出院当天,刘明满怀感激之情,为科室送来了锦旗。他精神状态良好,不仅能够自如地在病房内活动,还能与医护人员和家属轻松交谈。
刘燕介绍,接下来刘明将接受靶向药物+免疫制剂(PD-1)的联合治疗,进一步缩小肿瘤,整个过程预计需要2-3个月。这些治疗都是为后续的手术切除做准备,等肿瘤缩小后,就能实现R0切除,彻底清除病灶。
据了解,目前介入隔离治疗技术不仅可以适用于肾肿瘤、骨肉瘤、心脏等实体器官病变的治疗,还可应用于肝衰竭治疗以及活体器官教学等领域,三峡医院通过技术突破,将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