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也没想到10多岁的娃娃会患甲状腺癌,幸好发现得早哟。”从发现肿块到确诊儿童甲状腺癌,再到手术,最终康复出院,短短半个月的时间,12岁的小女孩文文(化名)经历了一场与癌症的较量。
活动现场。
为何这么小的孩子会罹患甲状腺癌?与成年人有哪些不同?哪些信号需要重视?每年5月25日是“世界甲状腺日”,5月25日所在这一周是“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25日当天,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举办“甲友沙龙”,以“甲友没问题”为主题,以“科学管理、身心共愈”为核心,通过丰富的形式搭建医患交流平台,吸引百余名患者及家属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超2万人次。宣传周期间,甲状腺肿瘤科医护人员还走进社区、学校开展科普宣讲,发放科普折页,普及甲状腺疾病防治知识,倡导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文文今年12岁,健康爱动,连生病都很少。半个月前,妈妈接她放学的时候时,无意间摸到她右侧颈部有一个花生米大小的硬块,不红不肿,按压时也没疼痛。
起初家人以为是普通的淋巴结肿大,没太在意。观察几天,脖子上的肿块依然没有消退的迹象,妈妈就开始担心起来了。于是,赶紧带她到当地医院检查,甲状腺B超显示:甲状腺右侧4C类结节以及右颈部肿大淋巴结,经细针穿刺活检后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平日里健健康康地孩子,怎么就突然得癌症了?”这个结果让文文的父母从未想过,这种通常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的疾病,竟会降临在自己才12岁的女儿身上。为了避免耽误病情,文文父母赶紧来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甲状腺肿瘤科主任蔡明详细了解了文文病情,将她收治入院。进一步检查发现,肿瘤大小约3.2×2.4×1.8厘米,出现右侧颈淋巴结转移,需要尽快手术。在充分与文文父母沟通后,蔡明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主刀耗时4小时顺利完成。在甲状腺肿瘤科医护团队的悉心管理下,文文康复过程很顺利,如今已经出院了。
每个人的脖子里,藏着一只“小蝴蝶”——甲状腺,虽然它只有几克重,却是身体的“能量指挥官”,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蔡明表示,儿童甲状腺癌有“一好二坏”:好的是95%以上甲状腺癌属于分化型,预后好,治愈率高达90%以上。坏的是小儿甲状腺癌具有癌肿增长迅速、颈淋巴结转移早等特点。且结节恶性风险(注:诊断为癌的风险)比例高于成人,成人恶性率仅为5%~10%,而儿童恶性率可达22%~26%。
甲状腺癌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碘摄入异常、电离辐射等。与成人相比,儿童罹患甲状腺癌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更加相关。蔡明解释,直系亲属有甲状腺癌病史,或存在特定基因突变如RET基因、DICER1综合征等,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桥本氏甲状腺炎,儿童结节合并甲状腺炎会增加甲状腺癌的风险。此外,长期熬夜和不规律的生活,暴饮暴食导致超重和肥胖等,从而诱发甲状腺癌。
如何早期发现“蝴蝶”的求救信号?蔡明表示,当孩子脖子出现无痛、可随吞咽移动的结节,持续2周以上无缓解的声音嘶哑,总感觉喉咙卡东西的吞咽不适,以及异常颈部淋巴结肿大等4大情况,家长就需要格外警惕,及时就医。
蔡明进一步介绍,孩子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以清蒸、水煮烹饪为主,油炸、辛辣食物少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体育锻炼,生活作息规律。体检时注意甲状腺触诊,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孩子可加做超声,非必要不做头颈部X光或CT检查。合理饮食,保证碘摄入但不盲目过量补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