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鸟类名录9.0》发布 重庆野生鸟类记录增至547种-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5/26 08:51:33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鸟类名录9.0》发布 重庆野生鸟类记录增至547种

字体:

  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重庆鸟类名录9.0》正式发布,全市野生鸟类记录增至54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达116种。

  重庆观鸟会会长危骞说,与上一版本相比,过去一年间,9种鸟类首次在重庆被发现或记录。

  明月山上发现北扩猛禽林雕

  2024年春季,江北区明月山巅,猛禽监测员郭系的镜头捕捉到一道罕见黑影——翼展近两米的林雕振翅掠过天空。危骞说,根据最近20年全国的观鸟记录,林雕在中国西南似乎有北扩的迹象,它的发现令观鸟爱好者们充满期待。

  2024年10月7日出现在沙坪坝区歌乐山的白头鹞,一直令猛禽监测员们心心念念。白头鹞虽然主要分布在古北界(由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欧洲大陆、中亚以及包括西伯利亚在内的亚洲大陆北部地区组成)的中西部,但仍会有少数个体进入到中国西南。危骞说,相信这次在中梁山脉发现白头鹞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白头鹞个体在猛禽监测中被记录到。

  而在江津四面山的密林里,一场持续两年的观测揭开了分类谜题。

  观鸟爱好者罗盛杭于2024年11月12日在四面山观鸟时发现了华南斑胸钩嘴鹛的踪迹,认为该鸟为重庆新发现鸟类。但经过一系列询问和排查之后,重庆观鸟会发现有人于2022年10月4日在几乎相同的位置,也拍到过华南斑胸钩嘴鹛,同时被拍下的还有斑胸钩嘴鹛。危骞说,这两种鸟不同,这些记录有效解开了重庆鸟类的分类难题。

  铁爪鹀成珊瑚坝意外来客

  2024年5月初,渝中区珊瑚坝的江边湿地上,一只铁爪鹀孤零零混迹于鹡鸰群中。这种惯于冬季集群的候鸟,竟在春迁时节现身重庆。“这只铁爪鹀是孤身一鸟,与其他鹨、鹀和鹡鸰混迹在珊瑚坝的江边湿地滩上。”观鸟爱好者江华志的镜头下,这只不速之客像一位迷途的旅人。

  而在梁平金马咀湿地旁的果园里,靴篱莺的秋日停驻则揭开另一段隐秘旅程——这种西北地区的常客,近年频频现身南方。2024年9月,一只迁徙途中的靴篱莺短暂落脚梁平,似乎迷路的它看上去却并不那么慌张。

  “近些年来,有不少过去主要发现在中国极西北部的莺类和鹀类在东南和华南被记录到,有些甚至已经被发现是稳定越冬的种类,那么,其间是否还有一条隐匿的迁徙路线?”危骞说,他们还将继续探索这一谜题。

  最令人唏嘘的“迷航者”,当属黑叉尾海燕。2024年10月,这只本应翱翔海洋的鸟,却离奇现身开州城区。尽管救助未能挽回其生命,但它仍为重庆鸟类名录填补了纯粹海鸟的空白。

  重庆成为更多鸟类“中转驿站”

  今年年初,开州雪宝山上,早上6点的密林中,一只黑喉歌鸲立于枝头发出清冽鸣叫。这种中国特有珍稀鸟类,此前仅现身四川邛崃山脉、陕西秦岭、湖北神农架等地。“本次发现处于繁殖期的黑喉歌鸲,可能是其在重庆繁殖的有力证据。”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戈的镜头里,黑喉歌鸲喉部的墨色斑纹清晰如刻。

  而在长江江津支坪段,2024年10月23日出现的小黑背银鸥无疑是来得比较早的避寒大鸥。危骞说,这个物种现身重庆其实也在预料之中,只是观鸟爱好者们一直未能捕捉到它的身影。目前,观鸟会正在进一步探索这些大鸥冬季迁徙到重庆的日期。

  在南岸区大金鹰,5只灰燕鵙羽毛齐整地同时出现,让观鸟会确认它们并非饲养逃逸个体。“它们集群迁徙的姿态,证明重庆正成为更多鸟类的‘中转驿站’。”观鸟爱好者蒲川表示。

  从林雕展翅的苍穹到黑喉歌鸲栖息的密林,从铁爪鹀迷途的江滩到黑叉尾海燕陨落的街头,重庆的鸟类版图正被一点点改写。

  危骞说,这个改写背后,是无数观鸟者踏破山水的足迹,更是翱翔天空的鸟儿们与重庆这座山水之城和谐共生的证明。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