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分钟,1个心脏起搏器便被植入到一名82岁患者的心腔。
这是今年5月22日,在重庆援藏医生向睿带领下,昌都市人民医院首次成功开展可回收无导线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过去10年,在重庆的援助下,该院类似“首例”已达48项,覆盖了多个学科。
将时针慢慢拨回至2015年,彼时的昌都市人民医院医生不足、设备落后、救治率低。为响应国家号召,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起“组团式”医疗援藏。10年时间里,一批批重庆医疗援藏队员踏上雪域高原昌都,以技术填空白,以真情暖同胞,不断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让昌都地区“大病不出藏”成为现实。
从漏水的房顶到现代化大楼
2015年8月18日,重庆市第一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15名专家抵达昌都市人民医院。进入医院,落后的硬件设施,让队员们的心头被泼下一盆凉水——业务用房长期超负荷运转,全院开放病床仅200张,医疗设备陈旧老化,更让大家“破防”的是,医院部分房顶还存在发霉、漏水等问题。从此,“老破小”印象深深刻在大家脑中。
残酷的现实让队员们意识到,医疗援藏首先要改善硬件设施,因为这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前提。此后,“带着设备开展援助”成为大家的共同默契。2017年,重医附二院带去价值7万元的专科头架、床旁心电监护仪;2018年,在重庆援助下,昌都市中心血站开始升级改造;2019年,重庆为昌都市人民医院采购3.0磁共振、64排128层CT等设备……
10年下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累计为当地筹集援助资金约2.3亿元,用于受援医院开展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体现在硬件设施改善上则主要为:累计捐赠医疗设备415台,包括呼吸机、血透机、MRI、DSA等;受援医院新增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床位800余张;昌都市人民医院完成院区扩建,芒康县、类乌齐县、察雅县人民医院完成新院区搬迁。
今天的昌都市人民医院,8栋大楼醒目地矗立着,当年的“老破小”已华丽变身为“高大上”。华丽的“外衣”下,各种先进设备安置于医院各个角落,成为受援医院硬件设施条件改善的一个缩影。
“五大中心”全面增强急诊急救能力
2024年4月17日的深夜,一名家长抱着孩子急匆匆跑进察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边跑边大喊“医生”,经过CT检查,患儿“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危急情况下,援藏的重医附属大足医院医生刘川及时组织转运,最终患儿被快速转入上级医院。
这名患儿的转危为安,既体现出了援藏医生的当机立断,其背后,也是当地高效的急诊急救体系在发挥作用。
急诊急救能力是衡量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交通不便的昌都来说尤其如此。自2018年开始,重庆援藏医疗队把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作为提升昌都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在昌都市人民医院全面启动五大中心建设。
经过几年建设,2020年至2023年,昌都市人民医院先后获批国家级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五大中心运行效果如何,一组数据就可以直观体现——截至2025年,创伤中心完成创伤手术8000余例,抢救成功率98%;卒中中心救治患者1747名,静脉溶栓患者DNT时间<60min的比例达40%;胸痛中心共完成介入手术1177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连续5年年均分娩量均超2340例;危重新生儿中心成功救治新生儿2357例,救治成功率95%。
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一个“生死时速”的生命故事,重庆援藏医疗队用爱和使命,诠释着对雪域高原的守护与承诺。
“以院包科”一对一提升专科能力
2024年9月,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的专家团队“飞上”高原,来到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成功救治了当地两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
自2017年5月确定“以院包科”的帮扶方式以来,这样专科能力帮扶已不知开展了多少次,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也在一对一帮扶下,成为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专科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医疗服务水平上限,也与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2017年5月起,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统筹调度全市11家医院,一对一指导昌都市人民医院11个重点科室建设,以便让重庆的优质医疗资源,在“精准浇灌”和“单点突破”中,帮助受援医院单一科室能力得到提升。
为此,重庆坚持“应昌都所需,尽重庆所能”的原则,11家医院共先后派出500余名专家,这其中,不乏重庆医学界的顶级专家。比如,重医附一院骨科的黄伟教授、胡柯教授,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的吴春教授、李谧教授,重庆市急救中心的黄志刚教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周玮教授,重医附属永川医院王群波教授、邵高海教授等。
在专家的有力帮扶下,昌都市人民医院的专科能力得到“质”的飞跃——骨科开展了人工关节置换术、脊柱微创手术等复杂手术;神经外科开展了经蝶垂体瘤切除术、脑出血内镜治疗等手术,提高了对颅脑疾病的诊治能力;妇产科在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手术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10年来,重庆医疗援藏队员接续奔赴昌都,不仅带去精湛的医术和前沿的理念,更将健康希望的种子播洒在雪域高原。10年过去,那一份份希望已破土而出,长成了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这些格桑花傲雪而开,既见证着当地医疗服务能力从“大病转诊”向“大病不出藏”的根本性提升,也见着重庆医疗援藏的使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