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昌连“心”,医暖高原丨从山城到雪域高原:唐和平的6个月“感控坚守”-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7/01 16:03:54
来源:云阳县中医院

渝昌连“心”,医暖高原丨从山城到雪域高原:唐和平的6个月“感控坚守”

字体:

  在昌都市芒康县海拔3870米的高原上,云阳县中医院院感专家唐和平用6个月时间,为当地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医院感染防线。2024年11月至2025年5月,这位来自重庆的援藏专家从零开始搭建院感防控体系,推动芒康县人民医院院感管理从“零基础”迈向规范化,用专业与坚守在雪域高原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医疗援藏答卷”。

  制度筑基:三级体系筑牢感控根基

  “在高原,院感防控是生命线。”唐和平初到芒康县人民医院时,面对的是医疗资源匮乏、制度体系空白的挑战。她牵头优化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院感管理委员会,构建“院感委员会—院感科—科室感控小组”三级管理体系,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将责任压实到每个岗位。

  为填补制度空白,她带领团队修订完善《护理院感分册》,新增《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职业防护管理制度》等10余项核心制度,覆盖手术感染防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多部门协调等关键环节。“高原硬件条件有限,必须用严谨流程弥补不足。”唐和平介绍,新制度要求所有操作“有章可循”,仅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流程就细化到12个关键节点。

  培训赋能:从“被动学习”到“全员达标”

  “感控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员参与的战役。”唐和平推行 “分层培训、重点突破”模式:针对新生儿科、手术室等高危科室开展《新生儿感染防控》《外科手消毒规范》等专项培训;组织医护参与手卫生、穿脱手术衣等实操考核。2024年底,全院手卫生考核合格率达100%,外科操作技能全员通过验收。

  为强化培训效果,她创新采用“理论授课+情景模拟+考核验收” 闭环模式。一次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培训中,她模拟多重耐药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场景,带领医护团队演练应急报告、医疗救治、隔离防护、环境消杀等全流程,“只有把流程刻进肌肉记忆,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不出差错。”

 监测革新:数据驱动实现精准防控

  “监测的目的是预警,关键在及时干预。”唐和平团队从零建立院感病例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等院感监测体系,首次开展医院现患率调查,推动抗菌药物送检率从3.2%提升至39.3%,全院感染率降至0.75‰,全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对所有患者实施全年动态追踪,通过定期数据分析锁定感染风险点。

  针对高原医院空间布局难题,她带领团队重新规划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物理隔离,优化新生儿科、医疗废物暂存间动线设计。“空间阻断感染,流程管控风险。”这套“软硬结合”的防控方案,让芒康县医院在有限条件下实现感染防控效能最大化。

  党建引领:让“感控意识”与“党性意识”同生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唐和平将“党建+医疗”模式融入援藏工作。她在多重耐药菌院感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中带头示范;每月参加党支部主题教育,即便高原缺氧仍写满厚厚一本学习笔记。

  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她不仅捐赠140余册医学、文学书籍充实医院图书室,还在抢救危重孕产妇时主动献血。“听到新生儿的啼哭声,所有疲惫都值了。”2025年4月,她和20余名医务人员一起在高原种下400棵树苗,“这些树就像感控理念,终会在芒康生根发芽。”

  援藏答卷:从“被动应对” 转向“主动防控”

  作为芒康县医院“三乙创建”核心成员,唐和平对照评审标准系统梳理组织管理、应急演练等资料,推动院感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形成“制度-技术-文化”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援藏期间,她累计组织6次专项考核、20余场培训,为医院通过三乙评审奠定坚实基础。

  “这半年最珍贵的,是让感控理念融入高原医护的日常。”离别时,唐和平看着医院院感科能独立开展感控工作,留下了一只带不走的队伍,深感欣慰。从山城到雪域,她用180天的坚守,不仅架起了医疗援藏的桥梁,更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在海拔近4000米的土地上绽放光芒。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