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30日,第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教育协作会暨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第八届学术年会顺利举办。会议由重庆市政协“助力教育”委员工作室指导,重庆市融合教育促进会主办,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校和教育部邹红名校长工作室承办。以“AI赋能·心理健康”为主题,汇聚众多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AI技术赋能教育教学、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课程建设、评价改革等方面的实践与创新,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教育的未来赋能。
第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教育协作会暨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第八届学术年会现场。
专家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帮助教育工作者锚定教育方向。
教育家精神有哪些内涵特征?怎样在教育教学实践与改革中践行教育家精神?沙坪坝区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克运以《让教育家精神的光照亮教育现实之路》为题,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与使命,呼吁教育工作者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驱动教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万曼璐则聚焦于《AI时代,传统文化如何守护教育人文》主题,强调在科技浪潮中锚定人文坐标,为教育坚守“温度”指明了路径。
年轻教师在新教师辩论赛中展现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
在新教师辩论赛中,正反两方教师辩手围绕辩题“AI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利弊”进行了激励的讨论:正方强调AI技术赋能教育,提升教学效率;反方则坚守人文关怀不可替代。玉带山小学的年轻教师们“唇枪舌剑”,在思辨中厘清了AI与教育的边界,也让“科技赋能、人文打底”的共识更加清晰。
项目成果发布环节,玉带山小学教师根据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带来了精彩的成果汇报。
从数学课堂的“智能点亮未来”,到语文课堂的“AI成第三位老师”;从体育教学的“体质监测”,到生活化评价的“乐评”……玉带山小学七个项目组的13位教师集中亮相,分别对AI赋能教学、体育教学改革、乐评、毕业课程、食育课程、紫荆夜校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成果进行汇报,以教育的多元探索勾勒出育人新图景。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教学成果海报展。玉带山小学全校教师聚焦年会主题,以海报的形式展示了2024-2025学年度的实践成果。学校还组织教师们相互点赞、交流互动,让这些“纸上成果”成为共享的实践火种,激发大家的教育创新热情。通过全体教师点赞海选出的10位教师进入圆桌论坛,围绕“AI应用”“心理育人”等主题分享案例,并遴选出5名教师作进阶主题演讲。
参会教师对教学成果海报点赞。
此外,班主任·学生·家长论坛成为家校社协同的生动课堂。学校创新性地将班主任、学生和家长纳入同一个育人平台,从不同视角探讨“协同育人”的具体路径。班主任分享带班心法,学生讲述心理成长故事,家长现身说法分享家庭教育心得。多元主体的深度参与,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家校社之间的隔阂,形成了教育合力;而真实案例的分享和互动交流,让“协同育人”从概念走向实践,成为可感、可行的教育模式,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范例。
江北区玉带山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学术年会将“AI赋能”与“心理健康”两大主题深度融合,展现了玉带山小学在教育创新与人文关怀方面的双重追求。一方面,通过专家报告、教学成果展示和学科培训等环节,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从学生心理成长分享到教师心理育人技巧培训,全方位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这种深度融合不仅体现了教育的科技化趋势,更彰显了教育的人文温度。会议期间不仅有专家报告,还涵盖了教学成果展示、新教师辩论赛、教师圆桌论坛等一线实践环节,将专家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不仅让教师们在实践中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也为专家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实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