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渝厦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重庆东站出发,最快仅需38分钟,这条钢铁巨龙便稳稳停驻于苗乡彭水。
自此,彭水彻底终结没有高铁的历史,正式融入全国高铁网,驶入高铁时代的“快车道”。
彭水西站站房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站前广场约2.54万平方米,是渝厦高铁沿线最大的站点。
“渝厦高铁彭水段的开通可谓一波三折,彭水西站的建设简直就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彭水县交通运输委党委书记、主任廖燕峰感叹。
站点选址历经波折
渝厦高铁彭水段建设的艰难,从规划之初就可窥见一斑。
渝厦高铁彭水段投资约86亿元,铁路线自高谷镇共和村引入,止于龙溪镇焦家村,全长约63公里,在临江社区新设彭水西站。
“刚开始的规划方案,是将高铁站设置在张家坝社区。”彭水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维兵指着地图说。
为什么要把彭水西站设在张家坝?彭水的思路很清晰。
原来,彭水县城建成区仅4平方公里,却聚集着约20万人口。“千百年来,彭水县蜗居在乌江狭窄修长的河谷地带,因城市用地紧张,县城建筑像搭积木一样层层叠叠往上‘码’,是拖累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的主要掣肘。”张维兵说。
为此,2010年左右,彭水在老城西面规划了约10平方公里的新城,张家坝就在新城的核心位置。
就在彭水准备借着高铁“东风”带动新城起飞之时,一瓢冷水却泼了下来:高铁站选点没有获批!
问题出在哪里?一是高铁线会穿越白马山,容易破坏地下水位层,影响生态环境;二是线路会穿过约20公里的摩围山超长隧道,大幅增加高铁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三是线路会穿过老城区,对老城景观和市民生活带来影响。
此后,经过多番权衡、反复论证,彭水西站最终设立在临江社区。
事实证明,这个选址实现“三赢”——
其一,彭水西站毗邻彭水新城,直线距离约5公里,依旧是新城崛起的强引擎;
其二,依托景城三号路与九黎隧道,高铁站仅需5分钟车程就可直达老城,加速推动老城焕发新活力;
其三,彭水西站紧挨蚩尤九黎城,可实现游客“快进慢游”,推动彭水成为乌江流域重要旅游集散中心。
369米的山峰被劈开一半
高铁站的选址终于尘埃落定,但对彭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原来,高铁站的施工地点位于撮箕沟,而撮箕沟地处庙岩和李家岩两山的夹缝之中,山高达到369米,沟壑裂缝宽约200米,深度达到160米。
“听到要在‘撮箕沟’建高铁站,简直是个天方夜谭。”作为站前广场的建设方,彭水县凯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铃森指着高铁站房说,近1.2万平方米的站房没有一寸土地不是削峰填谷而来,2.5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在几年前还是一座高山。
2020年2月,随着“轰隆隆”的挖掘机刺破庙岩山的岩层,彭水西站正式动工。
“我们将山峰划分为数十个阶梯,每个阶梯8米高,从上至下开挖。”徐铃森介绍,庙岩山挖掘进深超200米,土石方量达到350万立方米。
作业高峰时期,工地一天就投入800多名工人、近百台挖掘机,漫天的尘土中,400多台渣土车排起的长队一眼望不到边。
无论寒暑、不分昼夜,一天三班倒、整整奋战7个月,庙岩山终于被劈开一半,车站与站前广场平整的地基轮廓初显,高铁站得以进入主体建筑施工阶段。
不过,高铁站的主体结构施工难度也不小。比如,彭水西站站房右侧位于高边坡,边坡高度达到16米。为此,施工团队搭设边坡架体,模架工程安全隐患才得以消除。
此外,彭水西站候车厅空间狭小,钢网架施工受限,项目为此创新采取金属屋面整体顶升等方案,有效加快施工进度。
桥隧占比高达97.5%
除了高铁站修建难度系数拉满,高铁线建设的难度也超乎想象。
彭水县高铁办公室负责人廖华川说,渝厦高铁彭水段线路长62.85公里,桥梁达18座、长约5.8公里,隧道13个、全长55.45公里,桥隧占比罕见的接近97.5%。
比如,彭水乌江铁路大桥就是厦渝通道重庆至黔江段的重难点工程之一。
该大桥全长804.6米,背靠青山,上跨乌江,生态敏感度高。此外,这座桥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区域内岩溶发育,地质条件脆弱。2020年,大桥进行基础施工时,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基础施工难度陡增。
为此,修建大桥先后攻克了高位钻孔平台大直径桩基施工、围堰平台一体化整体下水、主墩水中基础桩基清水钻施工等工艺,高25米、重达1500吨的围堰气囊法首次在乌江流域完成整体下水,确保大桥建设高效推进。
遇水搭桥的同时,逢山开路更是常态。其中,位于保家镇的杨柳村隧道就是典例。该隧道全长10418米,面临进口危岩、岩溶、瓦斯、断层、膨胀岩变形、浅埋等多重复杂地质挑战。为此,施工团队创新研发“三维探测+立体治水”等多项技术。比如,在下穿319国道浅埋层时,团队实施“微控爆破+智能监测”,将单次爆破进尺控制在1.0米—1.2米、爆破震动速度控制在2.5厘米/秒以内,确保日均车流量超2万辆的国道路基安全,成功实现“虎口拔牙”,助力渝厦高铁如期建成。(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唐琴)
相关新闻>>>
渝厦高铁加速重塑彭水发展格局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唐琴
6月27日,渝厦高铁正式通车。彭水西站,不仅仅是一个停靠点,更成为彭水城镇发展的“棋眼”。
从空间格局来看,它坐落于乌江之滨,恰好处在连接彭水新城、老城与蚩尤九黎城的黄金中轴线上,精准嵌入彭水县城镇空间规划的蓝图核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彭水为此规划了4.6平方公里的高铁片区,与老城、新城构成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城区,将着力打造彭水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的集中展示地,促进产城景融合发展。
从产业发展来看,高铁将彭水独特的苗家风情、壮丽的自然山水以前所未有的便捷度呈现在八方游客面前。
尤其是彭水正积极融入重庆高铁东站旅游联盟,联动渝厦高铁沿线区县提升“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形成“一日游”“多日游”精品线路,加速从单一过境游向复合目的地游转型升级。
此外,彭水还以“一张高铁票 一场苗乡情”为主题,制定组合式优惠激励方案,拟推出景区门票免费、景区门票半价优惠、景区联游门票优惠、旅行社优惠政策、研学机构及团建工会优惠政策。
未来,彭水将持续提升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全链条服务品质,加速打造重庆乃至全国游客领略武陵风情的首选门户。
从开放通道来看,渝厦高铁与乌江黄金水道在彭水西站区域形成交汇,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乌江彭水多式联运枢纽”提供了核心支撑。
未来,“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的无缝衔接将显著提升大宗货物、特色产品的集散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使彭水成为武陵山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和开放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