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成斜视手术高峰期 眼科医生: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7/02 11:29:05
来源: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

暑假成斜视手术高峰期 眼科医生: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字体:

  随着暑假的到来,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病科迎来了就诊高峰。斜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观,更会对双眼视觉功能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暑假时间充裕、学业压力小,成为众多家长为孩子选择斜视矫正手术的“窗口期”。

  斜视非小事,手术干预必要且紧迫

  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院长,斜视与小儿眼病专家何勇川院长表示,斜视绝非仅仅是美观问题,其核心危害在于破坏双眼协同工作的能力,影响深远。

  双眼视觉异常:当双眼单视被破坏,大脑不能同时接收双眼视觉信号(I级功能),也不能将两眼视网膜上的信号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物像(II级功能),立体视(III级)作为是最高级的功能,具有对物体远近、深浅、高低三维空间的分辨感知能力,而在斜视患者中,最早出现功能丧失的就是立体视。

  诱发或加重弱视(懒惰眼):斜视患者由于双眼视轴方向不一致,比如同一个乒乓球,一只眼球看到球在右边,一只眼睛看到球在左边,这样会导致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变得混乱,左右眼的视觉信息打架,大脑无法整合双眼信息。当双眼不再是合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谁的信息更清晰、位置更准,大脑就更倾向于谁,弱的一方就会因为缺少使用机会而发育迟缓,形成弱视。年龄越小,弱视治疗效果越好,超过视觉发育关键期(通常6-8岁前),改善空间将非常有限。

  心理社交负担:外观异常易使孩子遭受嘲笑或歧视,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影响正常社交和性格发展。

  异常头位代偿:部分患儿为获得清晰视野会不自主歪头、侧脸,长期可能导致脊柱侧弯、面部发育不对称等继发问题。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斜视治疗的核心原则,”何勇川强调,“一旦确诊为需要手术的类型,拖延治疗意味着让孩子错失视觉功能发育的最佳时机,甚至造成永久性视功能残疾。”

  哪些情况符合斜视手术指征?

  何勇川介绍,并非所有斜视都需要手术,但以下情况通常建议手术干预:

  先天性斜视: 出生后半年内出现的内斜称为先天性内斜视,出生后1年内出现的外斜称为先天性外斜视,应尽早手术(通常3-6岁前),以争取建立双眼视功能的机会。

  斜视角度大且稳定:斜视度较大(通常>15棱镜度),且经过观察或保守治疗(如配镜、遮盖、视功能训练)后斜视角度无明显改善或无法稳定控制。

  非调节性斜视:戴镜无法矫正的斜视类型。

  间歇性斜视进展为恒定性:原本有时出现有时正常的斜视,转变为持续存在。

  继发性斜视:因外伤、全身系统疾病导致的斜视,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后病情稳定,但仍存在一定斜视度,且斜视度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手术。

  特殊类型斜视:如垂直斜视(上斜或下斜)、旋转性斜视等,通常需要手术矫正。

  何勇川表示,是否手术需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斜视类型、角度、视功能状态、代偿头位、年龄、全身状况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家长可以充分利用暑假时间窗口,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童眼科机构(如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需要手术者及时安排,为孩子的清晰视界和光明未来争取宝贵时间。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