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渡口发布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大渡口建设成效及2025年工作安排,称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智赋能为路径,持续厚植绿色本底,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确保生态环境治理质效、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生态环境智治体系迈上新台阶。
大渡口是长江流入重庆中心城区的第一站,自然底色和生态底蕴深厚,长江干流大渡口段水质连续9年保持地表水II类水质标准。今年大渡口将一体化推进“九治”工程,力争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提升至80%,全年优良天不低于317天、PM2.5浓度不超过32.0微克/立方米,无重污染天,城市建成区绿地率提升至41.4%,新增无废城市细胞50个、累计达200个,完成年度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任务2.71公顷,森林覆盖率保持5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低碳转型方面,大渡口将强化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腾笼换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完善“龙头+孵化”生态,支持绿色技术创新,高质量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确保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推动新增绿色工厂建设,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绿色工厂4家,推动三十七中、茄子溪街道、建桥工业园区开展近零碳试点建设。
依托数字重庆,大渡口将深化“数字治理+机制创新”,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开发“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监管一件事”“中小河流全流域监管综合场景”等管用好用的场景应用,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快生态环境保护融入“信用+监管”“执法+监督”应用体系,实战贯通三级治理中心与“一河一图一策”体系,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环境风险防控“一路一策一图”国家试点,坚决防范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
城乡建设方面,大渡口将深度挖掘自然环境、风貌景观、特色文化,推动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城市方面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高品质完成“两江四岸”修复治理、园林绿化全景打造、街头绿地品质提升、环城健康步道连片成网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活力钢城”更新改造、五一互助片区开发。乡村方面坚持一二三产业联动,突出文农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域和美乡村建设,深化运用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推进乡村“智治”“善治”。
下一步,大渡口区将锚定目标、真抓实干,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持续厚植大渡口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在重庆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中展现大渡口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