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一笼笼包子替子还债,送一份份早餐传递爱心 “包子婆婆”13年蒸出诚信与温情-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7/02 08:52:06
来源:重庆日报

蒸一笼笼包子替子还债,送一份份早餐传递爱心 “包子婆婆”13年蒸出诚信与温情

字体:

“包子婆婆”陈淑梅和丈夫李其云以及两个孙子。记者 何庆渝 摄\视觉重庆

  凌晨3点,城市还在沉睡,陈淑梅和老伴李其云已悄然起身。简单洗漱后,他们走向小区里的店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和面、剁馅、包包子,动作娴熟如13年前第一次出摊时。“咱们得赶早,让大家都能吃上热乎的早餐。”陈淑梅一边忙碌,一边轻声念叨。

  5点40分,天刚泛白,第一笼酱肉包热气升腾,李其云推着小车来到小区门口的摊位,陈淑梅则继续在店铺里赶制油条、糍粑块等早点。

  这缕烟火气,在铜梁区巴川街道六顺花园小区飘荡了整整13年。老街坊们笑说:“当年在这里买早饭的小学生,如今都带着大学毕业证回来了。”

  时间蒸透了面皮,也熬浓了街坊邻里无声的信任。

  然而,支撑这份“准时”的,远不止生计。背后是67万元债务压顶的艰难岁月,也是陈淑梅用一笼笼包子垒起的诚信誓言。

  儿子离世,信守承诺替子还债

  “包子婆婆”早餐摊的背后有一段令人辛酸又感动的故事。

  陈淑梅一家原本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儿子李道生在重庆一家塑钢厂开车跑销售,陈淑梅先后到广东、重庆打工,李其云一直在当地的砖厂、电镀厂做力气活。

  陈淑梅的两个孙子在2007年、2008年相继降生。一家人随后在铜梁城区买了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小日子过得不错。

  可那之后,李道生的塑钢门窗生意越来越冷清,连连亏损、不断举债。而陈淑梅患上了多发性肌炎,住院治疗两个月,花费近10万元。

  李道生离了婚,一边继续支撑着生意,一边帮建筑公司开水泥罐车。而命运却给了这家人沉重一击。2013年4月18日,李道生爬上水泥罐车整理物品时,不小心从车顶跌落,头部受重伤不治身亡。

  儿子的突然离世,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不仅如此,李道生还留下了67万元的债务。债主上门讨要欠款,这时老两口才知道儿子做生意欠下了账。

  面对巨额债务和年幼的孙子,陈淑梅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夫妻俩拿出李道生的死亡赔偿金和所有积蓄,按照借款顺序偿还了50万元,还剩下17万元欠款。

  摆早餐摊,包子10年未涨价

  为还清剩余的欠债,陈淑梅想尽了办法。

  2013年5月,在邻居的帮助下,陈淑梅到铜梁城区一家洗衣店当起洗衣工,李其云仍在工地上打零工。

  每天不停地搓洗和冷水浸泡,陈淑梅的双手关节患病,一沾水就钻心地疼。没有钱不敢进医院,实在忍不住了,她就买点消炎药和止痛药。

  那时,她的两个孙子还小,在家无人照顾,周围邻居就劝说陈淑梅,不如重操旧业开个包子铺。陈淑梅曾在食堂干过厨师,做包子、馒头没问题,可要开一家店铺,谈何容易。

  “最开始,我连买蒸笼的钱都没有。”陈淑梅苦笑道。

  商店老板得知陈淑梅情况,送了她3个蒸笼。“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陈淑梅说。

  2013年9月,在社区干部、小区物管和热心邻居的帮助下,陈淑梅在小区门口摆起了早餐摊。

  他们做的包子、馒头个大,便宜,口味也不错。附近居民得知陈淑梅靠劳动替子还债,都纷纷前来购买。

  做早餐的这些年,每年除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休息,陈淑梅从未缺席,最多时一天要卖七八百个包子、馒头,“早上我和老伴在家里把包子馒头做好,然后一起出去把摊摆好,他再出门打点零工。”

  陈淑梅做包子的肉,一直都在一家经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专营店里买,新鲜、质量好。当其他店铺的包子卖1元/个,她仍然坚持卖5角/个,十年都没有涨价。直到前两年物价上涨,别家的包子都卖到1.5元/个了,陈淑梅才把肉包子涨到1元/个、菜包子0.75元/个。

  3年前,在好心人的建议下,陈淑梅在小区里租了一间门面,再也不用在家里做好再端到楼下售卖。门面第一年的房租,也是这位好心人资助的。

  还清债务,仍继续传递善意

  陈云是李道生生前好友,也是债主之一。陈淑梅始终记在心上,每年岁末,她总会准时将积攒的钱拿过去,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每次,陈云都会送陈阿姨几箱米、油和牛奶。

  经过四五年的努力,这笔债务终于还清了。陈云对陈淑梅、李其云两位老人十分敬佩,即便债务还清,他依然时常去探望,两家的情谊愈发深厚。

  2018年,陈淑梅和李其云用摆摊、打零工的积蓄,以及爱心人士捐赠的善款,替儿子还清了最后一笔欠款。

  多年的艰辛与委屈,在那一刻化作了喜悦的泪水。“还完钱的当天,我和老伴大哭了一场。”直到现在,陈淑梅仍很激动,她说,这些年真的太难了,但咱们挺过来了,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无债一身轻,“包子婆婆”的善良更有温度。她的包子摊,成了传递温暖的驿站:重阳节敬老院的“爱心包”里,有她亲手包的温情;寒冬凌晨,环卫工人和执勤民警手中,接过的热乎包子是她的关怀;车站返乡农民工的行囊里,塞进了她送上的“家乡味”。

  十余年来,陈淑梅免费送出近5万个包子、馒头,参加了13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她用朴实的“手艺”回馈人间善意。

  如今,陈淑梅的两个孙子都已长大。大孙子李勇兴刚参加完高考,准备先去当兵再读大学;小孙子李俊浩16岁,懂事听话。两个孩子平时只要有时间,都会帮着爷爷奶奶做家务,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陈淑梅家里的客厅,摆放了许多奖章和奖杯,包括“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家庭”“重庆市道德模范”以及第六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

  前不久,陈淑梅又荣获2024年“诚信之星”荣誉,她和老伴前往北京录制“诚信之星”发布特别节目。这是他们第二次去北京。

  当记者问起包子摊会摆到何时,陈淑梅搓了搓围裙,笑着说:“做到做不动为止吧。”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