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得来、停得下、出得去、行得畅”——人大监督助力城市“地下动脉”更畅行-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7/07 18:37:27
来源:新华网

“进得来、停得下、出得去、行得畅”——人大监督助力城市“地下动脉”更畅行

字体:

7月2日,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举行解放碑地下环道通行效率提升调研座谈会。新华网 韩梦霖 摄

  新华网重庆7月7日电(韩梦霖)“导航功能的限制,是制约环道充分发挥‘过路作用’的牛鼻子问题,必须要下决心解决!”“目前环道主要入口周边的引导牌数量较少,引导标识离入口太近,不利于驾驶员提前观察判断,容易错过入口,建议在入口前设置连续的引导标牌。”“在解放碑商圈工作、生活的相当部分人群对环道不知晓、不熟悉,可以针对这部分人群开展精准宣传!”……

  7月2日,在一场围绕“解放碑地下环道通行效率提升”的调研座谈会上,现场刮起了“头脑风暴”——来自渝中区的人大代表、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环道运营单位负责人、涉及的企业代表,以及街道工委、商圈管委会负责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参会的人大代表直面问题,各抒己见。不少人的笔记本上记录得密密麻麻,现场气氛热烈而务实。

  为什么会举办这样一场座谈调研?

  解放碑商圈作为重庆商务商贸发展极核和对外开放展示窗口,人气、商气集聚。在解放碑商圈地下25米深处,有一条历时13年建设、投资超20亿元的地下环道系统——解放碑地下环道。2023年7月30日,解放碑地下环道正式全线贯通运行。环道总长7.5公里,它如同一条隐于地下的“交通大动脉”,贯通商圈内主要商业楼宇28个地下车库、近2.3万个车位,实现了解放碑商圈地下交通与地面交通互联互通。

  尽管环道开通以来,车流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该区人大代表在调研走访中发现,不少在渝中区工作和生活的市民,对于解放碑地下环道仍存在“不熟悉”的情况。还有的人则是“不敢走”“不愿走”,认为环道结构复杂、容易迷路,地下环道的通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为不熟悉,无论是平峰期还是高峰期,不少司机习惯性选择走较拥挤的路面道路,也不会选择地下环道进出。”渝中区人大城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导航功能不完善,是导致这一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导航信号基站仅在地下环道主干道安装,基站信号未覆盖已连通的车库,导航软件数据库无车库内部道路信息,使用导航软件通过环道前往解放碑商圈任意路面位置,目的地只能定位到附近的具体停车库,如果定位到路面具体位置,导航将不推荐走环道。

  “导航功能的限制,让许多市民尤其是不熟悉车库与路面位置关系的人,不清楚有环道这条‘近路’。”渝中区人大城环委相关负责人说。此外,交通标识设置不够合理、目标群体宣传不足、车库未完全连通等原因,共同导致了环道使用率达不到预期。

  群众有期盼,人大有行动。1月14日,在渝中区十九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李鹏、陈良胜、陆伟等几位区人大代表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解放碑地下环道通行效率”的相关建议。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也将“助推解放碑地下环道通行效率提升”列为年度专题调研工作加以推动。

  “推动提升解放碑地下环道通行效率,不仅有利于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提高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是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一次有力探索。”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焕伦表示。

  今年3月,渝中区人大城环委牵头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组成员,按时序、分阶段开展现场调研、座谈交流等活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并在调研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建议。调研组还通过“渝中人大”微信公众号,线上收集调查问卷715份。

渝中区人大城环委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查看。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听民声、纳民智的同时,渝中区人大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建立了“边拍照片、边查问题、边督整改”的动态工作机制,形成问题台账销号制,要求责任单位限时落实,整改前后对比照片存档追踪。

  比如,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标识混乱问题,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国华现场督办,推动40块关键标识标牌焕然一新:在环道内部更新7块指引牌,19个车库出入口增设楼层连接提示,14条主干道旁立起车库方向导引牌,注明了附近已连通环道的车库名称及方向,主动引导市民群众选择环道出行。渝中区人大城环委还跟相关部门一起,制作了地下环道行程指南,将错综复杂的“地下迷宫”转化为生动直观、一目了然的“地图攻略”。

右侧为环道入口300米处增设的引导牌。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作为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解放碑地下环道的使用涉及政府部门、运营公司、商圈企业、车库业主单位、通勤市民等多方利益。“提升通行效率和使用率,不能单打独斗,要靠各方更紧密地协作配合,更加充分地发挥好人大职能,与政府部门凝聚起治理合力,形成政府与社会共治、共管、共受益的格局。”座谈会上,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卫强说。

  一位参与调研的区人大代表认为,座谈会搭建起了人大代表与行政机关面对面交流的平台,通过一线监督与现场交办的联动机制,推动党委政府关心、代表群众关切的问题更高效地解决,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单一的停车功能,到综合商务功能、交通功能,为更好服务渝中区经济社会发展,解放碑地下环道的现实需求还在不断升级。”张焕伦表示,接下来,渝中区人大将以钉钉子精神继续跟踪督办,推动相关部门单位边查边改,不断优化地上地下交通组织,合理规划连接重点场景、重点楼宇出行线路,努力加强对楼宇企业、公共交通组织等重点人群宣传,切实将人大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让地下环道真正成为服务市民群众的“城市动脉”。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