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全市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江津区举行。会上,印发了《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涵盖持续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持续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持续强化执法监管、持续加强执法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社会共治七大重点26项工作。
持续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方面,将重点推进加强动态精准监测、跟踪做好就业帮扶、及时开展困难救助、持续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等工作。
持续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方面,首先是继续加强执法协作,统筹开展“平安长江”“渔政亮剑”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其次是常态化开展联合暗查暗访,进一步完善行刑双向衔接机制,实现线索双向移送、结果双向反馈的闭环管理,杜绝“以罚代刑”;最后是开展跨省联合巡航执法,构建跨省域执法信息平台互通、执法资源共享、案件高效协作的长效机制。
持续强化执法监管方面,将针对涉渔市场、禁用渔具、禁捕水域船舶治理、规范休闲垂钓管理强化执法监管。如,规范休闲垂钓管理,将坚持疏堵结合,依法分类处置,对首次轻微违规行为以教育劝导为主,对“爆炸钩”“泥鳅钓”“可视锚鱼”等变相捕捞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探索“行业自律+严格执法+合理疏导”的综合治理模式,推动休闲垂钓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持续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将围绕加强珍贵濒危水生生物保护、科学规范开展增殖放流、开展重要生境保护和修复、加强资源调查监测和特许捕捞许可管理、加强外来物种防治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如加强珍贵濒危水生生物保护,将实施长江鲟等珍贵濒危鱼类拯救行动,开展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多鳞白甲鱼等人工繁育技术攻关,推动珍贵濒危物种的保护性开发。同时,开展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分布调查监测,以及依托动物园、水族馆等专业和社会收容救护力量,提升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能力。
《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进一步稳固,实现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就业率100%,需救助退捕渔民纳入帮扶体系率100%;禁捕水域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非法捕捞发案率下降5%,督办案件侦破率100%;水生生物资源进一步保护,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达到58。到2027年底,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就业率保持在100%,需救助退捕渔民纳入帮扶体系率100%;非法捕捞发案率下降9%,督办案件侦破率保持100%;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达到63,提升一个档次。
长江十年禁渔阶段性成效>>>
长江十年禁渔实施4年多来,我市取得了四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效
1 退捕渔民稳定向好
有就业意愿的6525人全部稳定就业,符合参保条件的10315人全部参保,困难退捕渔民303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水平全面加强
2 禁捕秩序总体平稳
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统一部署,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高效协同,深入实施“亮剑”“平安长江”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四清”,非法捕捞风险隐患动态消除
3 执法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布局建设共享AI视频监控1000余个,实现“三江”干流全覆盖。探索建设“长江治渔”应用,涉渔风险隐患核查处置时长由一天缩短至2小时内,闭环处置办结率达到95%以上
4 水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从“无鱼”提升2个等级,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