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女士怎么也没想到,困扰她多日的左肩疼痛,在梁平区礼让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治疗9天后就得到好转。“医生给我做了电针和中频,还教我在家做康复动作,现在能抬手梳头了。”她说道。这个发生在基层的普通故事,正是梁平区礼让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服务基层群众的生动缩影。
2013年成立的中医科,如今已走过11个年头。科室负责人陈正强医师师从区级名中医,先后在梁平区人民医院、梁平区中医院进修学习。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最初只有简单诊疗项目的科室,如今已发展出电针、中频、推拿、拔罐、隔物灸、蜡疗、督脉灸、火龙罐、棍针、刮痧、小针刀等十余项特色技术。尤其针对农村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等慢性病,科室采用“外治+内服”模式,将传统针灸推拿与中药调理相结合,既缓解症状又调理体质。
“基层看病要讲究实效。”陈正强说。患者艾女士因腰部疼痛加重,伴左侧下肢胀痛前来就诊,经系统检查后,采取电针刺激、推拿理疗配合药物调理的综合治疗方案,经过规范治疗,疼痛症状减轻,功能活动也得到改善。
为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科室想了不少办法:配备自动煎药机,煎好的中药采用独立包装,既卫生又便于携带服用;对行动不便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开设午间门诊方便务工人员。“中午也能来看病,还可以提前和医生预约。”正在接受治疗的王大爷说。
这些便民举措的背后,是一支扎根基层的医疗团队。作为科室骨干,陈正强不仅自己坚持学习,还定期组织医护研讨病例。他常说:“在基层看病,既要懂医术,更要懂民心。”为此,科室每年都会在场镇举办健康讲座,教居民用艾灸调理老寒腿、用刮痧缓解中暑、传授穴位按摩法缓解疲劳。
这些活动让中医药文化逐渐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前觉得中医高深,现在学会了穴位按摩和养生操,在家就能调理身体。”一位参加讲座的村民说道。
如今,梁平区礼让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年均接诊量已超2900人次。走进诊室,墙上挂着的锦旗诉说着医患情深。从几根银针到多元技术,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梁平区礼让中心卫生院中医科用朴实无华的坚守,让传统医学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出温暖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