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23时至9日清晨,市消防救援局特勤支队救援人员在南岸区南坪街道福红路一老旧小区紧急疏散转移150余名群众。(市消防救援局特勤支队供图)
7月8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重庆,造成积水、道路中断、人员被困等险情。全市应急、公安、消防、市政等部门闻汛而动,逆流而上,运用先进科技,冲锋在抢险救灾、疏堵保畅的最前线,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暴雨灾害的强大合力。
抢险及时
多处积水路段得到清理
7月9日13时30分左右,巴南区花溪街道红光立交路段的排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红光立交路段属于城区主干道,桥下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凌晨一点多开始下暴雨,水最深的时候有2米,现在最深处在半米左右。”巴南区应急管理局宣教科科长刘贤科介绍,此轮降雨造成城区莲花街道公租房下穿道段、花溪街道红光立交路段、渝南大道铠恩国际3处点位交通中断,惠民街道、界石镇等地也因中小河流涨水,不同程度影响居民出行。
9日凌晨,巴南区应急局启动应急响应,对相应路段实施管制。重庆市专业应急救援巴南支队全员48人紧急出动,开展抢险救援。截至记者发稿前,莲花街道公租房下穿道段、渝南大道铠恩国际两处路段已恢复通行,红光立交路段排水工作仍在进行。“之后我们还要组织开展清淤,力争今天晚上恢复通行。”刘贤科说。
7月8日22时至9日凌晨,九龙坡区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大门口等多处出现严重积水。接到报警后,九龙坡区消防救援局迅速调派辖区杨家坪特勤站、田坝消防站、黄桷坪消防站救援人员、车辆及抽水排涝器材装备赶赴现场开展救援排涝作业。在医院大门前,一辆执行任务的救护车被困在积水中,车内5名人员被困。消防救援人员立即采取“单个背人”方式,在积水中开辟“生命通道”,争分夺秒疏散被困群众。
暴雨过后,中心城区道路、桥梁、隧道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城管部门纷纷出动全力清淤保畅。
渝北区双龙湖街道、回兴街道等多个街道发生树木倒伏现象,渝北区城管局第一时间出动抢险车辆35辆、人员247名,紧急开展倒伏树木清理及断枝修剪工作,全力保障市民正常出行;江北区城管部门紧急出动车辆12台、抢险人员31人、清扫人员231人,清理恢复道路长度2820米。
科技助力
智治平台无人机齐上阵
7月9日1时至2时,沙坪坝区南开下穿道灯杆气象站监测到实时雨量达到91.4毫米,但这里并没有如往常那样出现内涝。
8日下午,“内涝点水位监测信息与交通信号灯实时联动系统”预警,提示南开下穿道有较大内涝风险。接到预警后,沙坪坝区住房城乡建委迅速启动排水防涝应急预案,提前调度40名抢险人员、相关车辆和排涝设备奔赴各个易涝点。
“电子水位尺测到南开下穿道的积水高度达到30厘米时,会让进入下穿道路口的交通灯变成红灯,中断交通,并在交巡警现场指挥下,提示车辆绕行。”沙坪坝区住房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区积极探索应对城市内涝智慧化解决方案,对南开下穿道周边排水管网进行了联网和完善,根据预警提前安排人员排涝,避免了大面积积水的形成。
“采用这套系统后,预判时间缩短2/3以上。”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区已有十多个重要内涝点使用了该系统。
及时响应是抢险救援的重要一环。
7月9日9时,暴雨如注,江北区大石坝街道大路社区第十五网格网格员陈鸿宇在盘溪河边巡查时心头一紧:盘溪二支路附近一处下河口的栏杆被激流冲垮!
他赶紧掏出手机,险情瞬间传到大石坝街道“141”基层智治平台。9时12分,街道指挥中心将事件推送至街道平安法治板块综合执法岗,工作人员严甘曦立即受理,发出指令。9时21分,三名执法人员抵达现场,就近调度应急物资。9时38分,挡板运抵,20分钟后便安装完毕。从发现险情到挡板安装完毕,不到一个小时。
据了解,大石坝街道自主谋划的“极端天气应对综合场景”,内嵌于“141”基层智治平台,集监测预警、隐患排查、资源调度于一体,重构业务流程,编织了一张平战结合的精密安全网络。平台运行以来,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任务处置提速30%,物资调配效率提升60%。
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重庆“141”基层智治平台已实现全市1031个乡镇(街道)、1.1万个村(社区)、6.5万个网格全覆盖,形成了“快速响应—分级处置—协同联动”工作闭环,实现了险情隐患从发现到处置的高效运转。
除了智治平台,无人机也在预警方面一显身手。
“暴雨稍歇,我们可以启动无人机巡查。”7月9日10时10分,在江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江津区数字化城管中心主任钟雪飞下达巡检指令。多架无人机从不同方向出发,循着50条航线巡查,覆盖整个城区范围。
10时15分,一架无人机巡航至圣泉街道几江长江大桥浒溪公园东南侧405米时,镜头捕捉到异样:一个直径超40厘米的井盖缺失。随后,报警信息通过区三级治理中心流转到该井盖的主管部门,维修人员很快抵达现场安装了井盖。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整个闭环处置过程控制在10分钟内。
争分夺秒
紧急避险转移2061人安置729人
7月8日以来,全市气象、水利、住建、规资等单位密集发布河流涨水、山洪灾害、城市内涝、地灾风险等预警产品219期,针对性启动行业应急响应,共发出2880条指令,覆盖各级各类应急责任人36.5万人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8日20时,针对20个区县启动四级防汛应急响应,9日7时又升级为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截至9日16时,“7·8”洪涝灾害导致涪陵、江北、沙坪坝、九龙坡等24个区县26223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2061人,紧急转移安置729人。
7月8日23时许,南岸区南坪街道福红路一老旧小区,因持续性强降雨出现积水险情,导致上百名群众被困。市消防救援局特勤支队南坪东路站、人民路站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迅速调派消防救援人员、车辆及舟艇实施救援。
由于该小区地处低洼地带,一楼已完全被淹没,部分楼栋积水更是高达二楼。到9日2时,雨势仍未减弱,水位持续上升,且暴雨导致片区电力瘫痪,现场能见度较低。情况万分危急,消防救援人员立即分成多个应急救援小组,将被困群众从屋内转移至橡皮艇上,并护送至安全地带。经过7个多小时的奋战,成功疏散转移150余名群众,其中包括多名老人与儿童。
7月9日,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该局针对本轮强降雨防范应对,递进式发布中小河流涨水风险提示5期、小流域山洪灾害气象风险提示4期、重要水情专报9期、中小河流洪水警报6期,督促相关区县及时预警叫应;调度嘉陵江流域草街、富金坝电站,有效开展拦洪、削峰、错峰。
(本组稿件由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栗园园、余虎、 罗芸、周松、张莎、崔曜、朱婷、刘翰书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