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人大机关干部职工进社区报到,走进养老院看望老人。
近期,重庆市綦江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斩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对其长期以来坚持文明创建与履职尽责深度融合的肯定。
绘就人大建设“新图景”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工作机构,綦江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以更高标准锚定“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目标,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人大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节约型机关”“重庆市文明单位”“綦江区直模范机关”等多项荣誉,交出了一份文明创建与事业发展的亮眼答卷。
筑牢文明创建“主心骨”
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文明创建纳入单位发展总体规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全员参与的创建格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开展“七一”表彰、书记讲党课等活动,激发党组织活力。健全人大工作7个模块、35项机制,以制度规范保障工作质效;选派代表及机关干部赴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培训,9名干部考取社会工作师,打造学习型机关。关心干部职工成长,通过交心谈心、探视慰问、党内激励关怀等机制,解决实际困难,走访慰问老党员、重病党员,传递组织温暖。
书写民主法治“新实践”
领导班子带头学法,机关党组中心组集中学法16次、干部职工年学法至少5次,设置法治宣传专栏12期,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深化民生实事票决制,建立主任会议、专工委、专职委员“三级监督机制”,以“一月一通报”“问题清单”推动项目落地,相关做法被《联络工作动态》报道。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收集群众意见400余条,解决社区停车难等问题200余个。首创代表建议办理“第三方评估制度”,组织群众开展满意度测评,形成“建议来自人民、成效由人民评判”的闭环。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深入开展“綦力创新”“綦兴乡村”“綦享文明”等代表主题活动,近年来,组织科普宣传340余场、乡村视察240余次,帮扶困境留守儿童,助推农产品销售3200余万元,开展文明城区创建视察279次,整改问题675项。全员下沉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劝导、“全民清洁日”等活动198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8.5万小时,协调帮扶资金近30万元,推动社区便民设施升级,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打造机关建设“新样板”
组建篮球、乒乓球等四支工会兴趣小组,开展送清凉、生日慰问等活动104次,举办“阅初心・阅使命・阅践行”学习分享会21场,创作代表歌曲《人民嘱托》,以文化活动增强凝聚力。机关获“全市人大书画摄影工作组织奖”“綦江区篮球联赛道德风尚奖”等多项荣誉。推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电子化,启用代表履职积分量化管理系统,迭代升级“代表之家”,用好电子阅文、履职系统等平台,推动人大工作“整体智治、高效协同”。通过“机关开放日”等活动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
从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到全国文明单位,綦江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以“四个机关”建设为抓手,将文明创建融入依法履职、服务群众、队伍建设全过程。下一步,綦江区人大机关将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以更饱满的姿态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文明答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