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系统治理阿蓬江,打造“生态+经济”双赢样板-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7/16 18:49:54
来源:黔江区生态环境局

黔江:系统治理阿蓬江,打造“生态+经济”双赢样板

字体:

  阿蓬江是黔江人民的母亲河。近年来,黔江区以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文化发展为抓手,推动阿蓬江流域系统治理,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愿景变为现实,阿蓬江成功入选2024年度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深化水环境治理守护“河畅、水清”

  黔江区从源头发力,全面筑牢水环境治理防线。在入河排污口整治方面,已全面完成阿蓬江干流排污口排查并印发整治方案,建立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强化日常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设置排污口或违规排污行为,目前已完成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20个。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升级,沿岸新增污水收集管网361.7千米,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27座(日设计处理能力8.235万吨)、村级污水处理站20座(日设计处理能力0.074万吨),配套建设乡村污水管网约186公里,基本实现农村常住人口200户(或500人)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2024年,黔江区完成流域内1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治理面积达7520平方米;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上,印发实施《黔江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明确干流两侧200米为禁养区,划定禁养区范围34.4平方公里。近年来,通过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关闭沿线禁养区养殖场140余家,大力推广循环流水稻养殖、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有效遏制了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

游客在阿蓬江畔合影。(黔江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开展水生态保护勾勒“岸绿、景美”

  据悉,黔江区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2024年三级河长累计巡河22219次,排查整改问题1409个。同步实施“一江两岸”绿化美化修复行动,建设生态缓冲带、湿地修复工程40万平方米,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恢复浅滩、深潭等自然形态,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

  在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方面,完成河道综合整治10.2公里,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水源涵养等措施,助力缺水支流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以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和重庆市级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在阿蓬江干流区域建设生态涵养林17.8万平方米、生态修复85万平方米、清淤24万立方米,持续夯实湿地保护修复成效。

志愿者在河边捡拾垃圾。(黔江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推进水文化发展实现“人水和谐”

  黔江区着力推动品牌赋能,成功创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持续提升濯水古镇、小南海等以水文化为载体的景点知名度,依托濯水古镇非遗馆打造“湿地+民俗”体验项目,累计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同时,巩固阿蓬江国家级湿地公园创建成果,推动“湿地+旅游”深度融合,建成沿江小微湿地群、生态鸟岛、步游道等设施,形成“一江两岸”乡村旅游带。

  在绿色富民路上,黔江区通过衔接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带动流域内70%的脱贫村稳定增收。如今,黔江茧丝绸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年综合产值超10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白鹭在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栖息。(黔江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如今,阿蓬江流域已逐步形成“一江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成为拉动沿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黔江区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5%,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为构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黔江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黔江区以系统治理让“生态好水”流淌出“经济活水”,既守护了绿水青山,也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