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巫山县农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活动在庙宇镇启动。巫山县委组织部供图
“这段时间天气晴朗,这批疏果的甜度正合适!”7月16日,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竹贤乡石院村的生态蔬菜大棚里,“职业经理人”干杨岚正踩着露水指导游客采摘西红柿。这个英国留学归来的姑娘,如今能精准报出每畦蔬菜的生长周期,身后“云上竹贤采摘季”的招牌下,游客已排起长队。
谁能想到,这里过去曾陷入“守着好山好水愁销路”的窘境?从沉睡的资源到沸腾的产业,变化的密钥,正是巫山县今年探索的农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改革。
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兼具大山区、大库区、大农村特点,农村集体经济长期面临分布散、规模小、技术弱、效益低等难题。今年以来,当地以“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为突破,用市场化思维运营集体资产,以产业化路径整合乡村资源,靠规范化管理保障村民权益,让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价值,为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巫山县77个村、1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外聘制、帮扶制、委托制”精准匹配56名“职业经理人”,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外聘
打开山门引活水 沉睡资源变“金山”
身着救生衣,手持船桨,游客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启这场清凉的水上冒险。“开漂!”随着一声指令,近日平河乡五里坡大峡谷的河道上,一艘艘皮划艇顺流而下,游客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峡谷间。
有天然的河道,并不代表有天生的漂流景区,未经专业赋能的资源只是沉睡的资产。今年初,平河乡外聘互联网人才陈辉为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陈辉和专业团队打造漂流项目,经过改造后,20米宽的平缓河床、平均不足2米的水深以及约2.5米的总体水流落差,构成了安全、舒适的漂流条件。漂流短视频在网络平台火了起来,突出“清凉”“刺激”等标签,让广大游客印象深刻。
平河乡外聘互联网人才陈辉为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巫山县委组织部供图
“人才改革其中一种方式是外聘制,聘请具有丰富经验背景的民营企业家、专业人士成为‘职业经理人’。”巫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巫山需要一批懂市场、懂策划、懂项目管理、懂产业运营的乡村产业人才。目前,巫山聚焦院所院校、民营企业、网红大咖等,洽谈招引乡村产业人才和市场运营团队44人。
外聘人才的“专业度”在竹贤乡石院村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英国硕士研究生干杨岚,带着商业分析的专业视角回到家乡时,发现一个矛盾点:石院村紧邻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村下庄,每年20万人次的游客“路过”却很少“停留”,村里的高山蔬菜烂在地里也卖不动。
“游客不是不想消费,是缺‘消费场景’。”干杨岚依托石院村紧邻下庄景区的区位优势,推动成立云上竹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着力将“过路客”变“留宿客”,带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目前,巫山县已为7个抱团发展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外聘20名专业人员,助力打造地域品牌、构建销售矩阵。
帮扶
优质资源下沉 为发展“添薪加火”
“近期,光明村‘顶呱呱农场’的10多种蔬菜熟了,我每天忙着直播带货,或者拍摄小视频推介采摘线路……”2025年初,巫山县文旅集团奔风文化传媒公司职工普清建被聘任为大昌镇光明村“职业经理人”,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将突破35万元,收益超10万元。
普清建的“秘诀”,在于盘活“资源网络”。拥有丰富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及营销经验的他,系统梳理光明村的家底:有大昌湖湿地、古镇非遗等文旅资源,有200亩柑橘园、草莓园等农业基地,却各自为战、不成体系。
“必须串成‘珍珠链’!”他对接县文化旅游委、文旅集团,把光明村纳入“巫山慢生活”旅游线路;通过直播,把众多单位、企业员工的团建活动放在村里,每天能带来近300人的消费群体。
无独有偶,当阳乡产业发展中心中级技术人员伍习建,农业技术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今年,他也被聘任为“职业经理人”,并任仓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仓源农业有限公司销售中药材、甜玉米、魔芋、高山腊肉、高山土蜂蜜等特色产品,带动200余人就业,实现经营性收入130万元。
据悉,巫山县结合“三攻坚一盘活”改革,依托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和“资产盘活”,推动国有企业人才、资源下沉与强村公司合作,动员振兴农业、文旅集团等14名优秀人才进入“职业经理人”队伍,盘活集体资产2.5亿元。
委托
本土能人挑大梁 知根知底好办事
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又到了梨子生长的关键阶段。庙宇镇长梁村的800亩秋月梨果园内,果农们正忙着为果实套袋。
“我们800亩的秋月梨,预计今年最少可采摘20万斤。每天从天亮忙到天黑,就盼着8月份上市销售能有个好收成。”长梁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职业经理人”的许生一边熟练地套着袋子,一边跟记者攀谈。
长梁村的地理、气候、交通和物产等多方面的条件和资源都不错,却拿着一副“好牌”没有打出理想的结果。为此,长梁、永安、庙宇、南溪4个村抱团发展,计划成立一家粮油、农产品加工公司,许生被推选为公司董事长。
在许生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陆续入股公司。2024年,公司通过打造“金稻粮源”品牌,将秋月梨、富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统一包装,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带动604户2210人脱贫致富,实现村集体年分红增收25%。
“许生属于委托制的‘职业经理人’,他长期扎根在基层,熟悉当地农情,也懂丘陵山区耕作技术。”巫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提到,委托制注重选拔“懂农业、爱乡土”的本地人士担任。
针对发展传统种养殖产业的集体经济组织,巫山县委组织部还委托生产技术过硬的龚正弟、肖光艳、朱玉明等26名“职业经理人”,引领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今年,巫山县计划培育“职业经理人”200人左右,到2027年稳定保持在300人以上规模,通过外聘专家团队、转型国企员工、挖掘本土人才汇聚乡村运营“三路大军”,聚焦做大市场经营主体、盘活沉睡资源资产、塑优强村富农品牌“三大场景”,健全薪酬激励、科学考评、数字赋能“三大机制”,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争先恐后、尽展其才,为壮大盘活农村集体经济打造一支具有县域特色的“职业经理人”专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