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暑期扎堆看牙查视力 专家提醒:科学把握治疗时机-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7/17 09:51:58
来源:重庆日报

学生暑期扎堆看牙查视力 专家提醒:科学把握治疗时机

字体:

  “号已经挂完了”“上午检查不了了,请下午再来”……7月16日,记者从市内多家医院了解到,进入暑假以来,眼科、口腔科等科室迎来第一波学生就诊高峰。就诊量持续走高的背后,除了暑假时间宽裕外,也不乏家长的焦虑。

  口腔科:提前几天才挂到号

  16日上午10点,重医附属口腔医院5楼的儿童口腔科候诊大厅,早已等候了许多家长和孩子。

  “娃儿估计长了虫牙,我提前四五天才挂到号,没想到暑假这么打挤!”林女士和4岁的儿子正在候诊。

  “7月以来,就诊人数比平时多了四成。”该院儿童口腔科主任张红梅说,从就诊情况看,龋病和错颌畸形早期矫治比较多。

  上午11点,一位母亲带着8岁的女儿前来就诊。她焦急地告诉张红梅,女儿的嘴有点突,门牙顶了出来,很像所谓的“腺样体面容”。她带女儿检查了腺样体,发现堵塞只有不到30%,医生建议先不用干预,等孩子再大一点,腺样体自然会慢慢萎缩。为解决嘴突的问题,母亲又带孩子来到儿童口腔科。

  “孩子只是牙性嘴突,颌骨发育基本正常,目前不用矫正。她恒牙还没换完,只需要每半年定期复查一次,观察一下发育情况就行。”经过诊断,张红梅给出了建议,但母亲仍不放心,一再确认:“如果现在不矫正,以后会不会矫正不过来了?”

  “这其实是家长的‘早矫焦虑’。”张红梅说,矫正并非越早越好,儿童牙齿矫正需要科学把握以下几个时期:乳牙期(3岁—6岁),重点在于破除张口呼吸、吮指、前伸下颌、咬下唇等口腔不良习惯;替牙期(6岁—12岁),判断是否需要干预的关键期,只有出现颌骨发育异常、咬合障碍或严重影响牙齿替换和功能的情况,才考虑进行早期干预或矫正;恒牙早期(12岁以后),进行全口综合矫治的最佳时期,对于牙齿排列及咬合异常等情况可以进行全面矫正。

  眼科:护眼意识越来越强

  “眼科号已经挂完了!”15日上午8点,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门诊大厅左侧的眼科挂号处,工作人员不停地给前来挂号的患者解释,学生几乎是前来就诊的“主力军”。

  “我们来复查视力,看度数有没有加深。”带12岁儿子来复查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学习压力大,这段时间感觉视力下降得很快。一位妈妈也带7岁女儿前来检查:“娃娃才上小学一年级,经常揉眼睛,不晓得是不是近视了。”

  “每年暑假,都是我们的接诊高峰,接诊较多的是近视。”大坪医院眼科主任刘莛表示,据不完全统计,进入暑假以来,该院眼科每天门诊量都达1400人次以上,其中学生占了6成。暑期眼科门诊量的上升,一方面说明家长对孩子的眼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也证明青少年近视率在不断上升。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不让孩子的近视度数快速上升,家长也选购了五花八门的产品,比如眼部按摩仪、读写镜、哺光仪、远像仪、雾视屏以及近视眼膏、护眼贴、热敷眼罩。

  “家长对孩子近视防控的迫切关注和焦虑心态,催生了各种近视防控方法。”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眼科主任李嘉文说,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是不能治愈的。离焦框架眼镜、硬性透气性接触镜、角膜塑形镜(OK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有一定的近视控制效果,但需经过眼科医师的专业检查后方可判定单用或者联用。

  刷牙护眼:实用小知识学起来

  正确的刷牙方式:1.牙齿外面转大圈;2.牙齿里面转小圈;3.下牙从下往上刷,上牙从上往下刷;4.咀嚼面要来回刷。由于儿童尚不具备自己刷牙的能力,在孩子6岁前,家长有必要帮助或监督孩子刷牙。

  护眼实用小指南:发现孩子近视后,不少家长想通过穴位按摩等方式来矫正视力,其实没多大用。应增强孩子科学用眼的意识,定期检查视力;阅读保持30—40厘米距离,每40分钟远眺休息;看电视或电脑时,每隔30分钟应休息5到10分钟,每天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同时,从幼儿园开始,孩子每天的户外活动最好为两小时。

【纠错】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