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明月湖实验室 打造制造业“产业粮仓”-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7/17 09:49:57
来源:重庆日报

建好明月湖实验室 打造制造业“产业粮仓”

字体:

7月15日,两江协同创新区,众多高端研发机构坐落在明月湖畔。本组图片由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明月湖实验室要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持续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发展力,打造国际品牌,最终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材料科创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化高地,为重庆在全球材料界举起一面大旗。

  7月16日,作为重庆聚力打造“416”科技创新布局的四大实验室之一,明月湖实验室正式揭牌。至此,重庆实验室发展迎来又一里程碑。

  这是一个怎样的实验室?为何要建设它?它对重庆、全国乃至国际有怎样的意义?16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明月湖实验室主任潘复生。

  抢占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全球材料高地

  “材料是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新材料更是现代产业发展之本。”潘复生介绍,明月湖实验室以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AI+材料)为基础,聚焦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领域,整合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一言蔽之,明月湖实验室正在代表重庆,抢占发展制造业不可或缺的材料高地。

  潘复生表示,材料是制造业的“骨肉”和“粮食”。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材料产业,拥有大量大型跨国企业,如杜邦、康宁、3M、信越化学等。这些巨头具备极强的研发实力、技术能力、经济实力和市场占有率。

  我国是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大国,形成了全球门类最齐全、体系较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材料产业体系。材料产业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和制造强国建设的必要保障。

  截至2023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7.9万亿元,五年内增长了75.6%。工信部预测,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

  重庆2024年GDP达3.2万亿元,其中材料产业总产值为6415亿元,轻合金新材料增长率达到10.3%。“重庆是典型的制造业城市,材料产业必须更大更强。”潘复生说,根据他和团队的调研,全球的制造业城市中,材料产业产值不低于城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最少也不能低于四分之一,否则难以支撑制造业长期发展。

  重庆聚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材料产业的目标正是万亿级。然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重庆新材料产业对全国新材料产业的贡献率仅为1.72%,与重庆的国家定位和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代材料、一代产品、一代装备、一代产业。要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重庆的发展必须以材料作为基础保障。”潘复生说,因此,建设明月湖实验室意义极为重大。

  为重庆在全球材料界举起一面大旗

  2022年,明月湖实验室依托两江新区,联合中国工程院、重庆大学启动建设。目前,明月湖实验室已组建了超过400人的研究队伍,其中高级人才超过百人,场地达到5万平方米。

  潘复生介绍,仅从2024年11月筹建揭牌至今,明月湖实验室就已取得诸多重大进展:明月湖实验室牵头获批中国产学研镁固态储氢材料联合实验室、中国新型储能材料和装备协同创新平台;科技人员联合相关单位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特种电化学能源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潘复生表示,这代表着明月湖实验室科技团队进入“国家队”行列,并且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半年多时间里,明月湖实验室的团队规模几乎翻了一番。”潘复生说,一批顶级的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着明月湖实验室的建设,并且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在科研和产业化方面,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已在赛力斯装车测试;比亚迪多次和明月湖实验室沟通,要推广应用轻量化构件;天舟8号货运飞船成功应用了明月湖实验室研发的轻量化镁合金构件。同时,镁电池电芯研究和中试正在快速推进;镁储氢技术产业化正在和宝武镁业合作向产业化推进。

  “社会各界非常看好明月湖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潘复生透露,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社会资金大量参与实验室建设。例如,两江新区1000万元设备投资撬动上亿元社会资本,大幅度改善了科研设备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均已具备,明月湖实验室的未来不可限量。潘复生表示,明月湖实验室要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持续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发展力,打造国际品牌,最终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材料科创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化高地,为重庆在全球材料界举起一面大旗。

  通过制度创新吸引全球人才

  要达到上述目标,人才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对比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重庆的引才条件尚有差距,但这难不倒明月湖实验室。潘复生表示,将把制度创新作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突破点,通过创新科研管理制度等,吸引全球人才。

  “我们针对科研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五性’特点,开展制度创新,力争实现‘五化’成效。”潘复生解释,“五性”即科研活动的特殊性、科技人员工作的不确定性、产学研一体化的复杂性、科研资源共享的有效性、服务市场和引领市场的同步性;“五化”则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

  为此,明月湖实验室拟构建以实验室为核心的新型科研和产业化组织体系,整合战略合作机构、专业研究机构、中试孵化机构等资源,形成“核心+卫星+网络(离岸)”研发基地体系,并建立企业技术难题诊断和解决服务中心,构建精准技术服务体系。

  例如,高水平人才想要加入明月湖实验室,不一定要到重庆本地工作,也可以通过网络在海外离岸进行科研工作;又如,企业遇到材料方面的难题,可以求助明月湖实验室给出解决方案。

  “在科研中,我们要把人才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潘复生说,明月湖实验室要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实施科研项目包干制试点,强化首席科学家的领军作用;实施团队负责人(PI)负责制,对于团队人财物有支配权、调整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修正权;推行明月湖实验室科研项目容错试点,允许实验室对科技奖励额度和类型有自主决定权。

  此外,还要提升国际化运营能级,鼓励引入国际资本参与成果转化,支持与境外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离岸研发中心,探索跨境技术合作与知识产权共享机制,提升明月湖实验室全球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与国际学术影响力。

  潘复生表示,明月湖实验室将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打通从原始创新到市场经济路径,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孵化—产业推广”全链条发展,形成“人才链”为核心、“创新链”为支撑、“产业链”为牵引、“资金链”为保障的融合效应,做大做强重庆材料产业,为重庆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纠错】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