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高温“烤人”,身处室内就不会中暑?不!7月15日,重医附二院急救部主任王晓龙介绍,当温度超过33℃、相对湿度超过40%时,就容易发生中暑。因此即使在室内,也有可能中暑。
“最常见的中暑人群有3类,即一老一小及孕产妇。”王晓龙说,由于室内通风不畅、日照时间长,温度和湿度容易升高,加上老年人皮肤汗腺萎缩、循环功能退化,散热能力下降,对热度的感知不是特别明显。有些老人怕受风或为了节约,不愿意开空调,殊不知,这种做法极易导致中暑。
如果老年人长时间待在闷热的房间内,出现头疼、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就有可能是中暑了。
王晓龙表示,严重的中暑就叫热射病,热射病的主要表现就是高热,一般核心体温在40℃以上,“热射病的病死率非常高,是真的可以热死人!”
中暑了怎么办?大家可记住这个口诀:“热到头晕快降温,无汗抽搐快送医!”(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实习生 陈思竹)
新闻链接>>>
中暑了该怎么办
●先兆/轻度中暑治疗
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
2.物理降温: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用冷水喷洒皮肤、湿冷毛巾擦拭全身等;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腹股沟)放置薄布包裹的冰袋或冷饮瓶。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单纯大量喝白开水。
4.休息观察,如不适加重,立即就医。
●重度中暑(昏迷、抽搐、高热无汗)
1.立即拨打120。
2.快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
3.迅速降温:将患者浸泡在冷水中或持续用冷水喷洒/淋浴全身,同时强力扇风;或用湿冷床单包裹全身并扇风,持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冷源。
4.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呕吐,将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5.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呼吸、心跳。
6.禁止喂食、喂药,不要强行灌水,不要用酒精擦拭,不要用退烧药!
●如何预防中暑
1.外出防护:最好选择物理防晒,如太阳伞、防晒衣,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不出门。
2.科学补水:每小时喝200—300毫升水,不要喝冰啤酒/含糖饮料。
3.高危人群应特别关照:老年人要开空调,户外工作者建议每小时休息15分钟。
4.不要打赤膊,棉质浅色长袖反而更防晒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