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侨心汇侨智聚侨力 共拓西部发展新空间-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7/18 09:48:05
来源:重庆日报

连侨心汇侨智聚侨力 共拓西部发展新空间

字体:

  7月17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开幕。本次大会同步举行4个单场活动,分别为:“侨助千企万品出海”经贸交流专场、“侨助高质量发展”投资交流专场、“侨助民心相通·讲好中国故事”国际传播交流专场、海归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专场。专场活动系统整合政策、产业、技术、人才、文旅等全域核心资源,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全面展示成渝地区发展势能,为广大侨胞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清晰路径。

  关键词:助力经贸

  “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联盟在渝成立

  将依托华侨华人的优势及资源,推动中国企业及商品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华侨华人如何“架桥”,帮助中国千企万品“出海”?7月17日,在“侨助千企万品出海”经贸交流专场活动中,“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联盟在重庆宣布成立。

  据介绍,该联盟以“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为核心原则,着眼于依托海内外华侨华人深耕市场形成的商业网络、跨文化沟通优势及资源积累,为全国企业与产品“出海”搭建高效协作平台,推动实现信息共享、活动联动与渠道对接,高效响应国际贸易需求,推动全国“千企万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该联盟成员涵盖国内重点省级侨联、侨商组织,海外侨界工商社团、跨国侨资企业、国际展销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及涉外律所等,旨在构建起覆盖全球的侨界协同网络。

  会议现场,“侨团助渝企,出海谋发展”——重庆“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行动也正式启动。

  该行动预计到2025年底促成侨团渝企(意向性)合作项目100个,向海外推介发布渝企项目200个,形成全球侨团商贸网络300个、侨团渝企协同发展储备项目400个,全面构建侨团资源助力渝企出海联动机制。

  该行动由重庆市政府侨办、市工商联、市侨联牵头实施,将重点开展六大细分主题活动。

  具体而言,包括打好品牌和产品出海“组合拳”,支持渝企“借会出海”,建立侨团渝企线上交流通道,打造金融、物流、法律等多位一体政策工具包等,为“侨团+渝企”提供便利的外汇、收汇、结汇方式,促进跨境贸易通关便利化,降低经贸物流和法律服务成本,推动“重庆制造”更好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

  会上还同步举行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和联盟成员合作签约仪式。本次签约项目涵盖跨境贸易、产业合作、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广大华侨华人在“出海”拓市中的独特资源与渠道优势,彰显了重庆的枢纽作用。

  活动现场还设有会议区、展示区及洽谈区,通过重点企业产品展台、跨境电商平台演示、“渝企出海”成果展等形式,直观呈现出海资源与合作机遇。参会嘉宾在自由交流环节深入对接,共同探讨合作机遇。

  关键词:助力发展

  海内外侨商深度对接川渝优势产业

  “全链条”设计注重实体项目落地,突出强化两地协同和侨界桥梁作用

  17日举行的“侨助高质量发展”投资交流专场活动借助“政策推介+项目签约+企业分享+商务洽谈”全链条设计,注重实体项目落地,突出强化川渝协同和侨界桥梁作用,通过专场洽谈和展示环节,为海内外侨商提供与川渝优势产业深度对接的机会。

  该活动由重庆市侨联、四川省侨联、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大足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海内外嘉宾、重庆民营企业负责人、重庆市相关单位代表等约200人参加。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帆在活动中进行了推介。

  她表示,重庆是全国首个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127个国家和地区570个港口。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重庆以通道带物流、以物流带经贸、以经贸带产业,广聚全球人才、链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合作。

  沙坪坝区有关负责人对当地特色产业作推介。

  该区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大力实施“工业再造”,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增长,汽车制造业产值突破543.3亿元、增长144.4%。此外,该区依托114个省部级生物医学创新平台,形成“研发—转化—制造”全链条生态,2024年生命健康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大足区有关负责人对当地文旅资源作推介。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侨助高质量发展”投资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10个,签约金额33.53亿元,涵盖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等多个领域,其中既有“出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项目,又有国内国际的双向“投资”项目。签约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包括渝粤共建国际珠宝供应链、建设东盟智慧教育服务平台、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园等。

  活动中,“走出去”代表性侨资企业分享了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特别是海外产业园、工业园建设的经验做法,以期帮助更多国内企业找到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商机和渠道,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补链强链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助力交流

  二十六家华文媒体将深入川渝参访

  向世界展现鲜活多姿的巴蜀大地,讲述精彩动人的川渝新故事

  7月17日下午,“侨助民心相通·讲好中国故事”国际传播交流专场暨“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联合参访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活动中,海内外嘉宾通过分享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实在的惠民项目,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以“小而美”的视角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技海外合作中心主任杨敏说,中国的科研、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方案,正在服务全球更多的发展中国家。

  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参加“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的26家华文媒体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题实地深入参访和集中报道。

  据了解,从2008年起,“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行”已先后赴西藏、新疆、重庆、上海、江西、河南、海南、四川、云南、山东等地参访。今年是海外华文媒体连续第三年走进川渝,通过参访、报道,客观、真实地向世界讲述巴蜀新故事。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菲律宾《商报》执行总编蔡友铭说,过去两年来,他随“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分别到访重庆和四川,每次都收获满满。

  蔡友铭表示,重庆、四川两地的工业、科技、文化和城市建设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他将与华文媒体朋友们携手,积极当好重庆、四川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和窗口,向世界展现鲜活多姿的巴蜀大地,讲述更多精彩动人的川渝新故事。

  从2015年开始,“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重庆行”活动已成功举办八届,先后邀请了60个国家和地区110家海外主流华文媒体到渝实地参访,向全球发出4700余篇原创报道,累计推出200余个报刊专版报道及90余个网络专题、专栏,多维度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重庆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现了重庆现代化建设发展新面貌。

  在重庆,“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联合参访团将走进忠县、江北、沙坪坝、两江新区等地,聚焦文旅产业、柑橘产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新型工业化等,用镜头和笔触,深入采访报道,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关键词:海归智慧

  留学归国人才分享前沿技术创新路径

  为更多青年创业提供借鉴经验,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17日,由致公党重庆市委会、江北区人民政府、永川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5·海归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专场”活动,紧扣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重庆重点布局的新兴产业领域,采用前沿技术分享、政策深度解读、产业政策对接以及圆桌沙龙等多元形式,聚焦构建海归人才与地方发展的立体化对接平台、构建政策服务新生态。

  在主题分享环节,3位留学归国人才从各自领域出发,分享了生物医学、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前沿技术、实践成果和创新创业路径,为更多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借鉴经验。

  北京迈基诺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国际基因芯片、测序及捕获技术专家伍建以“遗传病基因诊断及本地化检测产品体系的建设”为题进行分享。

  他表示,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出现,“精准治疗”正逐渐成为现实。

  重庆文理学院材料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翟福强以“高性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创新研发及其产业化”为题,现场分享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创新研发和在产业化过程中的运用,为高性能、新材料的结构性能化设计提供了前瞻性思路、理论依据和实用途径,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重庆积极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优化涉侨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政策分享环节,“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中心主任王华源以“从重庆出发,与世界对话——‘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合作的探索实践”为题,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相关政策;江北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胡东则围绕“产业基金赋能海外归国人才创新创业”对产业基金进行了解读,为海外归国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新思路。

【纠错】 【责任编辑:李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