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附属江津医院骨关节外科:“精准护膝”守护生命“承重墙”-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7/18 17:23:59
来源: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

重大附属江津医院骨关节外科:“精准护膝”守护生命“承重墙”

字体:

  上下楼梯时膝盖隐隐作痛,蹲起时关节发出“咔咔”声响……这些看似平常的不适,可能是膝关节在发出“求救信号”。那么,应当如何科学锻炼护膝?哪些“养生习惯”反伤关节?从早期保膝到膝关节置换,该院的“阶梯治疗”如何实现“精准护膝”?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江津区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张孝华进行了解答。

  认识膝关节炎:早期信号别忽视

  膝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为核心的慢性疾病,50岁以上人群高发,且女性更为常见。张孝华介绍,该病早期信号较为明显,比如上下楼梯时膝盖隐痛、晨起时关节僵硬(活动后可缓解)、蹲起时有“卡顿感”,或天气变化时关节酸胀。

张孝华日常巡查病房。 (夏冰 摄)

  “若忽视这些早期信号,病情可能逐渐进展,出现关节肿胀、畸形,甚至影响正常行走。”张孝华强调,及时关注身体发出的“预警”,是保护膝关节的第一步。

  科学锻炼:选对方法是关键

  “护膝的核心原则是减少负重、强化肌肉、灵活关节。”张孝华推荐了三类适合膝关节炎患者的运动:在低负荷有氧运动方面,平地慢走(每次20-30分钟,避免爬坡)、游泳(自由泳或仰泳,避免蛙泳蹬腿)、坐式自行车(调节适中阻力)均可改善关节血液循环;肌肉力量训练则可选择靠墙静蹲(膝盖不超过脚尖,每次30秒,5次/组)、直腿抬高(仰卧抬腿至30°,保持5秒,15次/组),重点强化股四头肌,为膝盖“减负”;关节活动度训练可尝试坐姿屈膝(缓慢屈伸膝盖,配合热敷效果更佳)、踝关节绕环(促进下肢循环)。

康复指导。(夏冰 摄)

  同时,锻炼中的误区需格外警惕。张孝华指出,“痛了就不动”或“痛了硬练”都不可取——完全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过度忍痛训练则会加重软骨磨损,建议疼痛急性期以休息为主,缓解期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运动;此外,盲目跟风“爬楼梯锻炼”“广场舞深蹲”也需避免,这类动作会使膝盖承受3-5倍体重的压力,临床中常见因过度蹲起导致膝关节炎加速进展的病例;“只练腿不练臀” 同样是误区,臀部肌肉无力会导致膝关节受力异常,建议加入臀部肌肉等训练,平衡下肢力线。

  阶梯治疗:全周期守护关节健康

  据悉,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骨关节专科团队目前拥有9名医生,其中在读博士2人,6人具备硕士学历,年完成关节置换手术近400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依托重庆大学医工结合平台,机器人手术、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让患者能获得从保守治疗到手术的全周期、个体化方案。

  该科室推行的“阶梯化治疗方案”,核心是“精准对应病情阶段,避免过度医疗”,构建了“预防-保守-微创-重建”四级体系:

  第一阶梯为非药物治疗,适合有隐痛不适症状的患者,采用体重管理,BMI控制在24以内;运动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物理治疗、行动辅助支持等。

  第二阶梯为药物治疗,包括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润滑关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需遵医嘱),配合超声波、磁疗等改善局部炎症;

  第三阶梯为修复性治疗,如关节清理术、软骨修复术、截骨术等。

  第四阶梯为重建治疗(关节置换术),针对关节严重磨损、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移除受损的软骨和部分骨质植入人工关节假体,重建关节表面,恢复关节力学结构。或采用单髁置换术,仅替换膝关节病变的内/外侧单间室,保留健康软骨和韧带,术后3-4天可恢复正常行走,相比传统全膝置换,创伤更小、关节功能保留更完整。

  2025年科室新开展机器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通过AI规划假体位置,误差小于0.5mm,尤其适合复杂畸形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提升15%-20%。

  机器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就像房子的‘承重墙’,承载着身体的重量。”张孝华提醒,一旦出现关节不适,切勿拖延,应尽早到专科门诊评估。早期1%的科学干预,可能避免未来99%的手术风险。守护膝关节健康,从关注早期信号、科学防护开始。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