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映乡土智慧 重庆理工大学学子探寻乡村振兴“廉动力”-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7/18 11:18:45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

红色基因映乡土智慧 重庆理工大学学子探寻乡村振兴“廉动力”

字体:

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而坚实的“廉动力”?近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春倡廉,材子同行”社会实践团师生深入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团通过走访家风展馆、深入农家院坝、探访红色遗迹,挖掘乡土廉洁智慧,感悟先辈清廉风骨,探寻廉洁文化在塑造淳朴民风、激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家风馆里寻根:汲取乡土廉洁智慧

在保坪村“家风助廉”展览馆,实践队员们开启了一场廉洁文化寻根之旅。馆内展示了革命先辈的严格家规与保坪本土先贤代代相传的“耕读传家”“勤俭持身”“不贪不占”等家训。“这些家训条文看似简单,但细细琢磨,都是做人的根本道理。”队员们认识到,这些根植于乡土的廉洁智慧,正是塑造淳朴民风、促进邻里和睦、支撑基层有效治理的文化基石,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凝聚力之源。

院坝板凳课堂:听村民讲最朴素的“治家经”

走出展馆,实践团深入农家院坝,与村民围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述最鲜活的家风故事。62岁的韩婆婆用自家三代人的实例诠释了“好家风”的朴素内涵,她说:“好家风就是一家人不贪不占,相互体谅,把日子过得踏实。”队员王偲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踏实’两个字,韩婆婆特别强调,那一刻我能感受到,廉洁家风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就是村民最珍视的财富。”实践团成员表示,正是这种源自家庭的诚信自律,构筑了乡村互信的基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和谐稳定的“润滑剂”。

红色足迹溯源:感悟清廉风骨

实践队成员在陈独秀故居参观学习。

实践团的足迹还延伸至江津区的红色景点。大家走进陈独秀旧居、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在讲解员的讲述下了解“拒收额外稿费”“半块银元”等清廉故事。实践团队长王晨愉表示:“‘清廉’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蕴藏在这些具体的故事里,也融入了像保坪村这样的地方文化中,成为基层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村民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生动教材。”

实践队成员在聂荣臻陈列馆参观学习。

“这堂行走在田间地头、浸润于红色记忆的大思政课,让我们深受触动。”队员杨来表示:“以前觉得廉洁文化有点‘高大上’,这次实践让我真切感受到它就藏在村民的家训里、先辈的故事里、朴实的道理中。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好这笔精神财富,将来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把清正廉洁作为立身之本、处世之基。”

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植于红色基因与乡土传统的廉洁文化,所培育的诚信、公正、互助的乡村文化生态,正为乡村振兴注入着坚实而持久的“廉动力”。此次深入乡村振兴一线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将引领青年学子于广袤乡村读懂国情、感悟初心、锤炼本领。(舒丹)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