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19日,参加第一届“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的近百名海内外嘉宾组成参访团,深入我市九龙坡、沙坪坝、大渡口、江北四区,在物流枢纽的钢铁洪流中触摸开放脉搏,在科创企业的智慧光芒中感知产业动能,在城市发展的壮阔蓝图中探寻合作机遇。参访团一路走、一路看,实地探寻这座西部内陆城市在开放发展中的新动能与新机遇。
开放通道通全球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卡车穿梭不息,龙门吊巨臂起落间,一个个标箱正等待启程前往东南亚、欧洲等地。参访团在此探访无水港、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及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详细了解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格局与“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
“重庆的地理边界被一条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彻底打破,开放发展的澎湃动能正沿着铁轨、航线向全球辐射。”蓬勃运转的物流图景,让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小骆驼海外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宁真切触摸到“内陆变前沿”的强劲脉搏。
“我们深耕碳材加工及终端产品生产多年,深知矿业产品运输环节在成本核算中的重要地位。重庆立体交通网络的高效协同、辐射西南乃至全国的强大运力,让我们对在渝布局充满信心。”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南非太阳神集团(矿业)董事长周志伟在考察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后说。
科创企业显实力
大渡口区的产业园区内,创新因子正加速聚合。在海康威视重庆科技园的智慧安防系统演示区,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让参访团成员眼前一亮;在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屏幕上跳动的光点沿着世界地图的经纬线不断延伸,清晰勾勒出企业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的全球版图,已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深度应用于全球2万余家医疗机构;在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其核心装备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国、美国、印度、埃塞俄比亚、泰国、越南等8个国家的260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超过23万吨、高浓度废水11万吨的绿色成绩单,让考察团看到了重庆在“双碳”目标下的实践路径。
参访点一系列硬核创新成果与广阔市场前景,让参访的侨胞深受触动。有参访侨胞当场便与企业负责人交换联系方式,约定后续深入洽谈合作事宜。
“我这次专程从美国赶来,就是想进一步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希望找到业务合作的切入点。”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河南赢创事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盈说。
城市开放展新貌
19日,参访团成员走进江北区城市形象展示中心,通过数字技术全景了解重庆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蓝图。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渝贸通数智贸易平台,“线上+线下”的跨境贸易服务体系引发广泛关注,该平台已助力上千家渝企打通出海渠道,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元。
随后,参访团成员分赴润际远东新材料、中设工程咨询等企业,考察新材料研发、工程服务国际化等领域的成果,不少嘉宾当场表达了合作意向。
从钢铁枢纽到智慧车间,从政策推介到项目对接,两天的考察行程紧凑而充实。大家纷纷表示,将把重庆的机遇与经验传递到海内外,推动更多资源向这片开放热土汇聚,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