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一台由学生自制的灵巧机械臂在阳光下流畅舞动,引得围观村民和孩子们阵阵惊叹。这充满未来感的一幕,正是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学生为乡村儿童开设的“智造未来”3D打印科普微课堂。近日,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师生将科技的火种带进大山深处,点亮乡村儿童的科技之梦。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学生为乡村儿童开设“智造未来”3D打印科普微课堂。
如何让充满科技感的3D打印技术被乡村儿童所认知和熟悉?实践团师生巧妙架起知识桥梁:他们化繁为简,摒弃生涩术语,用生活化的比喻解释原理;他们用视频演示从个性化玩偶到建筑模型的快速诞生;他们鼓励孩子们亲手为3D打印玩偶涂色,让科技在指尖变得可感可触。
“原来房子也能‘打印’出来!”一位村民在了解3D打印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后感慨道。当志愿者讲述3D打印技术为偏远地区定制医疗器具的案例时,科技的温度让现场暖意融融。这场微课堂不仅刷新了村民对现代制造技术的想象,更在他们心中埋下“家门口也能拥抱高新技术”的希望。
当小巧的3D打印玩偶分发到手中,孩子们立刻沉浸在色彩世界。一名儿童专注地为“机械小恐龙”涂上翅膀,眼中闪烁着光亮:“它好像真的会飞起来!”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抽象的技术原理转化为童年记忆里一颗鲜活的科学种子。
“我们不仅带来技术展示,更想传递一种可能——乡村不应是科技的洼地,山里的孩子同样拥有触摸未来的权利。”实践团负责人道出初心,这群青年学子用专业热忱搭建城乡科技桥梁,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扎根乡土、反哺乡村的担当。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