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重庆更有“数”-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7/22 07:41:31
来源:重庆日报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重庆更有“数”

字体:

7月17日,北碚区依托数字化平台调度,举行2025年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图为“转移被困群众”演练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进入汛期,嘉陵江等众多河流的水位变化,有“千里眼”盯着;化粪池等地下空间,感知设备24小时监控甲烷气体浓度变化;社区里,各种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传到“141”基层智治平台……

  当前,数字重庆建设渐入佳境,让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关键词:把握“天机”

  防汛有了“千里眼”“顺风耳”,AI助力重庆在应对极端天气时科学决策、及时处置

  7月21日上午,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古镇游人如织。

  眼下重庆正处在汛期,不过不用担心——嘉陵江水位的变化,随时有“千里眼”在盯着。

  记者在沙坪坝区气象台看到,“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的大屏幕上,嘉陵江流域的不同区域颜色各异,雨情、水情一目了然。

  工作人员石京川介绍,绿色代表小雨,黄色为中雨,蓝色则是大雨,当监测站点降雨量突破50毫米,该区域色块会变成红色。通过“色彩编码”,抽象的气象数据变成了直观的风险地图。

  沙坪坝区气象台副台长李黎介绍,该系统集成了嘉陵江流域各省区市12个部门的41类相关数据,包含雨情、水情、汛情等实时监测数据,可精准预测过境洪水淹没范围。

  一旦研判涨水风险较高,系统会智能生成包括人员转移疏散在内的应急处置方案,助力指挥调度。

  该系统已多次发挥关键作用。

  去年7月12日,嘉陵江洪峰过境中心城区,磁器口段最高水位181.48米。相关部门通过该系统开展应急指挥调度,提前撤离商户和物资,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是重庆数字气象“四天”系统(“天枢·智能探测系统”“天资·智能预报系统”“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御天·智慧防灾系统”)本地化应用场景之一。

  市气象局相关人士介绍,“四天”系统支撑气象部门更加精准地把脉“天机”,在汛期气象灾害防御中,全面提升预报、预警、救灾能力,并通过“重庆数字气象平台”接入市、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助力重庆在应对极端天气时科学决策、及时处置。

  关键词:智治平台

  电瓶车入户、化粪池甲烷超标?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从快速响应到协同联动,闭环形成

  “甲烷气体浓度过高报警!”7月18日下午3点48分,江北区大石坝街道规划环保岗工作人员王光强收到预警信息。他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确认,是东原社区一化粪池感知设备自动发出警报,传回平台自动生成事件。

  下午4点26分,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打开井盖降低甲烷气体浓度,同时对排气设施进行检查、维修。从收到预警到最后排除隐患,不超过5小时。

  除了应急处突,“141”基层智治平台对社区日常矛盾纠纷化解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7月18日下午6点27分,感知系统抓拍到有住户携电瓶车搭乘电梯,入户充电。照片传回平台后,自动生成预警事件。街道物业监督岗工作人员吴德华会同社区、物业人员第一时间上门,对住户进行劝导。20分钟后,完成处置。

  据介绍,“141”基层智治平台运行以来,街道事件处置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任务事件提速30%,物资调配效率提升60%。

  在江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数字大屏的“风险一张图”上,归结了全区火灾风险、燃气泄漏等64类共4734个风险点。这些点位,除了布设感知预警设备,均关联有智能预案。通过接入“141”基层智治平台,可一键将对应预案、指令下发给相关街道、社区以及网格人员。

  “以前遇到突发情况,沟通协调耗时费力,现在‘一键启动’即可,省时省事又高效。”该中心副主任何旭说。

  目前,“141”基层智治平台已实现全市1031个乡镇(街道)、1.1万个村(社区)、6.5万个网格全覆盖,形成了“快速响应—分级处置—协同联动”工作闭环,基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关键词:安全智管

  一直困扰着执法部门的“九小场所”安全监管和治理问题,如今有了高效解决方式

  “不要使用塑料瓶装的醇基液体燃料,这种液体在高温天气下容易发生燃爆,非常危险!”7月21日,江北区石马河街道龙湖源著小区附近,街道应急办主任谭建平正对周边餐饮商户进行安全巡查和宣讲。

  高温天气下燃爆风险防范相关信息,是“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近期重点推送和介绍的内容之一。

  “九小场所”指小型学校幼儿园、小型医疗机构、小商店、小餐饮、小旅店、小歌舞娱乐、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小生产加工企业这9类不同类型的“小场所”。

  在对一家银行的巡查中,谭建平发现,疏散通道被杂物堵塞,通行宽度低于规定的1.2米。他随即通过“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拍照并上传,AI在识别出隐患的同时,迅速给出科学的整改建议。

  “有了‘九小场所安全智管’,不管是安全知识宣讲还是日常管理,又快又好。”谭建平说。甚至,不少商户也开始使用“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拍照上传商铺情况,自查风险隐患。

  “由于量大面广,‘九小场所’安全监管问题一直困扰着执法部门。”江北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执法支队政委龚海林介绍,“九小场所安全智管”上线后,辖区15916家“九小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梳理了1723项风险隐患排查标准,内置了隐患排查清单、整改建议、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对场所业主和监管人员双向赋能,使专业化、精准化的安全指导服务直达社会末梢,形成“业主自理+政府智理”的安全监管新方式。

  截至今年7月,该应用已覆盖全市1031个镇街、9582个社区、42496个网格,累计注册572125家“九小场所”,检查自查超260万次,发现隐患16.5万条、整改15.4万条,整改率90%以上。(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朱婷 实习生 魏旭晋菁)

【纠错】 【责任编辑:邵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