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深受听力障碍困扰的患者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迎来了生活的新变化。这位长期被梅尼埃病影响、还伴有多重听觉系统问题的患者,在植入人工耳蜗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家“自己摸索”,而是在医院接受了全程专业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如今,他的听力理解和说话交流能力得到提升,这背后,是重医附二院耳鼻咽喉科将听力康复纳入常规诊疗的创新实践。
在过去,不少听障患者做完人工耳蜗手术,康复阶段往往只能靠自己练习,或是找院外机构帮忙。但对病情复杂的人来说,这种方式效果有限,这让大家意识到,听障康复不是做完手术就结束,而是需要持续、专业、量身定制的帮助。
为重获清晰听力,这位患者成了重医附二院专业康复模式的受益者。科室特意安排了听力学博士生郭志焱全程负责他的康复。郭志焱结合多年经验,为他设计了一套专属训练方案,从听力理解到说话技巧,一步步耐心指导。一段时间下来,患者不仅能更好地听懂,还能更顺畅地和人交流,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自我训练模式。
这意味着,患者术后不用再奔波找资源,在黄金康复期就能直接得到医院专业团队的支持。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康复“跟不上”诊疗的困境,让从手术到康复的整个过程更连贯、更规范。
能做到这一点,离不开科室多年的积累。他们持续在听力康复领域下功夫,创新编制电子版围手术期手册,为患者提供涵盖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全方位指导。对于康复难度大的人群,像听力退化老人、大龄语前聋患者、特殊困难儿童等,科室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团队自主研发了“新声喜语”听觉与言语康复系统,融合智能化评估、个性化方案设计、趣味化训练任务、自主化进度管理四大核心特点,把评估、训练、打卡、反馈全部装进一部手机,采用循序渐进、持续迭代的开发模式,为患者提供高效、精准、友好的康复体验。
“这位患者的恢复,说明专业康复对听障患者有多重要,也让我们更确定这条路走对了。”科室主任康厚墉教授说,未来将继续深耕领域,让更多被听力问题困扰的人,尤其是病情复杂的患者,都能重新清晰地聆听世界,为听障患者搭建起一条通往“有声世界”的顺畅之路。(向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