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更省心 重庆公积金惠民举措见实效-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7/25 16:52:36
来源: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

安居更省心 重庆公积金惠民举措见实效

字体:

  近年来,重庆坚持租购并举,聚焦群众住房消费需求,进一步优化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政策,坚持数据赋能不断提升服务便利性,有效支持住房公积金缴存人解决家庭基本居住问题,助力提振住房消费。

  商转公贷款直转惠民服务新举措

  重庆已受理业务10827笔

  “我还有100万元的商贷没还完,办理商转公后,省下了10多万的利息。”近日,家住重庆的周先生办理了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后,开心地表示房贷利率和月供大幅下降,有效减轻了自己的房贷压力。

  传统商转公贷款业务要求借款人在公积金贷款发放前需自筹资金结清原商业贷款,解除原抵押登记,办理新抵押登记,这样不仅增加了借款人筹集资金的难度和成本,而且费时费力。 

群众正在办理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

  去年底,重庆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小切口”破题,积极推行商转公贷款直转惠民服务新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稳妥有序推进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的顺利开展,2024年12月30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首批选择业务覆盖较广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试点推行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2025年5月30日,新增邮政储蓄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重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办理银行;2025年7月25日,再次新增华夏银行和平安银行为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办理银行,实现16家住房公积金贷款合作银行全部开通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

  不少市民表示,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办理非常顺畅,不仅减少了办理环节,而且免除了借款人垫资费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

  截至今年7月24日,重庆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已受理商转公贷款直转业务10827笔,金额61.58亿元,直转占比93%。

  灵活就业人员稳业安居

  重庆累计开户47.43万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科技的广泛应用,以个体经营、自由职业、非全日制等新业态灵活就业群体日益增多、规模庞大。为更好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近年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探索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推动将灵活就业群体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范围,帮助新市民、青年人解决住房问题,助力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稳业安居。

  截至目前,重庆灵活就业人员累计开户47.43万人,累计缴存11.40亿元,实缴规模居全国第一;累计提取17.38万人次4.4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110笔4.87亿元,贷款余额4.60亿元,为灵活就业缴存人节约利息支出约0.42亿元,撬动住房消费7.91亿元。

  为探索建立符合灵活就业人员特点的公积金缴存使用机制,重庆聚焦灵活就业群体特征,构建“愿缴能缴、义务前置、精算平衡、权随人走”缴存使用新机制。

  例如,放宽参与年龄至16周岁,不设户籍、收入等准入限制,拓展覆盖范围至个体工商户、新就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三新”领域从业人员、八大群体劳动者等就业群体,推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向灵活就业群体广泛覆盖。构建跨业态、跨地域缴存权益转移接续机制,缴存人在灵活就业与稳定就业、本地就业与外地就业之间转移的,支持缴存权益同步转移、有效衔接,满足灵活就业人员跨区域流动需求。

  同时,重庆研发推出了“缴存灵活、提取自由、协议约定、动态调整”公共服务新产品,支持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自开展灵活就业群体缴存住房公积金试点以来,重庆先后4次升级政策,推动缴存“缩期减压”,将主导产品最低缴存期限由24个月缩短至6个月,不断降低缴存金额上限,减轻缴存压力;推进贷款“提额降负”,将主导产品存贷比由13倍提高至25倍,贷款额度由个人50万元提高至80万元,夫妻提高至120万元,多子女家庭夫妻最高可贷160万元,降低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至20%,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商转公贷款,减轻利息支出压力。

  接下来,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坚持创新推动,不断优化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使用机制,持续提升政策灵活性和普惠性。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