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记者从“老有所养”政策解读专场发布活动上获悉,自2019年起,我市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老年人已超800万人,已有7万多人享受到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万利介绍,我市有基本养老服务共20项,是由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支持相关主体向老年人提供的,包括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内容,服务具有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比如,高龄津贴分为80-89岁、90-99岁、100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可按月、按季、按年发放,护理补贴标准为全护理的老人每月500元,半护理的老人每月300元,全自理的老人每月100元。
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处二级调研员刘学介绍,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失能人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参保条件有两项:按规定参加职工医保并缴费达到一定年限的人群,申请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估并且达到相应失能标准的人员。我市失能标准主要有重度、中度两项,经过专业的评审达到重度或者是中度失能者,均可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当前,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方式有居家组合护理、机构上门护理、机构集中护理三种。
为了保证养老金防冒领、保公平、不断发,领养老金需要定期“亮个相”。沙坪坝区社会保险事务中心副主任窦嘉表示,当前养老金认证有无感认证、自助认证、就近办理、上门服务四种形式。其中自助认证,参保人员可通过“渝快办”“重庆人社”App、“电子社保卡”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在家“刷个脸”即可。
对于老年人十分关心的社区食堂建设,沙坪坝区民政局副局长吴朋飞介绍,该区通过“个人付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等方式实现可持续运营,目前已建成运营社区老年食堂36家,对符合条件的就餐人员进行分类补助: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和60周岁及以上的城乡低保老年人给予7元/人/天的补助;对60周岁及以上的低保边缘老年人给予5元/人/天的补助;同时,对以上两类老年人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送餐上门需求的,另补助配送费5元/人/天。(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卞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