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叮咬不只是痒,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更危险。 蚊子为何总咬你?科学防蚊有诀窍!“黄金五条”防护指南请收好,掌握核心要点,拒做“人肉诱饵”。
规范使用驱避剂:
有效成分:推荐使用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的合格产品。
正确使用:均匀涂抹于裸露皮肤(避开眼、口、伤口),防晒霜优先涂抹,待吸收后再使用驱避剂。按产品说明及时补涂。
特殊人群:2月龄内婴儿禁用化学驱避剂;孕妇、儿童及敏感人群应选用适宜产品并严格遵循说明。
做好物理屏障防护:
衣着选择:蚊虫活跃时段(日出、日落前后)外出,宜穿着浅色长袖长裤。
材质要求:选用致密织物(如棉麻、牛仔布)。
防护细节:将裤脚扎入袜子,收紧袖口,减少暴露部位。
强化睡眠防护:
蚊帐使用:睡眠时正确安装并使用完好无损、网眼细密的蚊帐,睡前检查密闭性。
环境优化:开启空调或风扇(避免直吹),可有效降低蚊虫活动力。
规避高风险暴露:
时段管理:尽量减少在蚊虫叮咬高峰时段(5:00-7:00及17:00-19:00)的户外活动。
区域规避:远离积水容器、静水水体、沟渠、草丛及灌木丛等蚊虫孳生和栖息环境。
优化室内防护环境:
通风降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风扇或空调。
基础防蚊设施:确保纱窗、纱门完好并正确使用。
科学认知:不依赖维生素B1涂抹、超声波驱蚊器等未经充分科学验证的方法。
重点人群防护提示:
婴幼儿:首要防护措施为物理屏障(蚊帐、防护衣)。2月龄以上可使用经认证的儿童专用驱避剂(避免含柠檬桉油产品)。
孕妇及敏感人群:在医生或专业人员指导下,选用安全有效的驱避剂,必要时进行小范围皮肤测试。
个人防护是防蚊“必修课”,记住口诀超简单:“喷对药,穿长衣,蚊帐牢,避高峰,环境好”!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