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白内障手术的个性化选择-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推广 > 正文
2025 08/04 11:23:40

爱尔眼科:白内障手术的个性化选择

字体: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医聊健康”。

  白内障作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有效手段。随着技术进步,白内障手术已从传统的超声乳化技术逐步向飞秒激光辅助技术过渡。那么,什么是白内障?传统手术与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有哪些区别?患者又有哪些常见疑问和顾虑?今天,我们邀请到爱尔眼科重庆特区副总院长谭吉林、万州爱尔阳光眼科医院副院长谭其文、重庆南坪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科主任张晓城,和我们聊一聊相关话题。

  主持人:三位好!

  谭吉林、谭其文、张晓城: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什么是白内障?哪些人群是高发群体?

  谭吉林:白内障简单说就是眼睛里的晶状体变浑浊了,就像相机镜头蒙上了雾,看东西会模糊、怕光,严重了甚至看不见。

  高发群体主要有几类,首先是老年人,年纪大了晶状体老化,60岁以上患病率明显升高;其次是长期暴露在紫外线或强光下的人,比如户外工作者;还有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会加速晶状体病变;另外,有白内障家族史、高度近视,或者曾受过眼外伤、长期用激素类药物的人,风险也比普通人高。

  主持人:对于传统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来说,患者最常担忧的风险是什么?

  谭其文:传统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患者最常担忧的风险主要有几类:

  一是术后视力未达预期,担心手术效果不理想,仍存在视物模糊、重影等问题,尤其在意能否恢复到术前期望的视力水平。

  二是对疼痛的恐惧,尽管手术会进行局部麻醉,但患者常因“眼部动刀”的认知而过度担忧术中或术后疼痛。

  三是并发症风险,如术中晶状体核碎片残留、角膜内皮损伤导致水肿,术后感染、出血,或诱发青光眼等,这些潜在问题易引发患者焦虑。

  主持人:飞秒激光技术是如何应用到白内障手术中的?它与传统手术相比,有哪些区别呢?

  张晓城:飞秒激光技术在白内障手术中主要用于替代传统手术中人工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精准定位,用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切口、撕囊(制作晶状体前囊膜切口)、晶状体核碎裂等操作,随后仍需超声乳化清除浑浊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

  与传统手术相比,区别在于传统手术依赖医生手工操作,飞秒激光则实现了切口、撕囊等步骤的自动化、精准化,误差可控制在微米级;飞秒激光撕囊形状更规则,有助于人工晶体稳定;能减少超声能量使用,降低角膜损伤风险。但飞秒激光设备成本高,手术费用更高,且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如角膜过薄者)。

  主持人:患者术中感受和术后恢复周期,飞秒激光是否有变化呢?

  谭吉林:在术中感受和术后恢复方面,飞秒激光与传统手术相比有一定差异:

  操作时间上,飞秒激光辅助手术整体时长略短,因关键步骤由激光快速完成,人工操作环节更高效,单眼手术通常在10分钟内完成。

  疼痛感方面,两者均采用局部麻醉,术中基本无明显疼痛。飞秒激光因切口更精准微小,患者可能感觉眼部不适感更轻微。

  术后恢复周期差异不大,一般1-3个月趋于稳定。但飞秒激光因角膜损伤更小,术后早期(1周内)角膜水肿、异物感等反应可能更轻,视力恢复更快。

  主持人:决定进行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前,患者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谭其文:首先得做全眼部检查,测视力、眼压,用角膜地形图、眼底OCT这些设备,把角膜情况、眼底有没有病变都查清楚,算准人工晶体度数。然后全身指标得稳住,糖尿病血糖控制在8.5以下,高血压血压别太高,还得做血常规这些基础检查。

  药物方面,抗凝药、激素类眼药水得听医生的停,别自己乱停。术前练练眼,比如盯着个点不眨眼,或者配合医生转眼球,这样手术时更默契。

  心理也得准备,知道手术怎么做、大概多久、术后视力能恢复成怎样,别太紧张。最后带着检查报告找医生,根据角膜厚度、晶状体硬度这些具体情况定方案,比如角膜太薄可能做不了飞秒,得提前沟通好。

  主持人:并发症风险方面,两者是否有区别呢?

  张晓城:相比传统手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并发症的风险。

  传统手术中角膜切口、撕囊等步骤依赖医生手工操作,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切口不规则、撕囊大小或位置偏差,进而增加术后散光、人工晶体移位风险。飞秒激光通过计算机导航,能实现微米级精准操作,使切口更平滑、撕囊更规整,减少了这类人为操作误差相关的并发症。

  此外,飞秒激光可预先碎裂晶状体核,降低超声乳化时的能量使用,从而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降低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

  但需注意,飞秒激光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风险,如感染、出血等仍可能发生,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与操作精度相关的并发症上。

  主持人:那患者该如何去选择做传统手术还是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呢?

  谭吉林:患者选择传统手术还是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可从三方面考量:

  一是眼部条件,飞秒激光对角膜厚度、晶状体硬度等有要求,角膜过薄、晶状体核过硬者可能不适用,需术前检查评估;传统手术适用范围更广。

  二是需求侧重,若追求更高精准度(如散光控制、人工晶体稳定性)、希望术后早期恢复更快,可优先考虑飞秒激光;若对费用敏感,传统手术性价比更高。

  三是经济因素,飞秒激光费用显著高于传统手术,需结合自身经济能力选择。

  最终需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眼部检查结果、术前期望及经济状况综合决定。

  一句话总结就是晶体不太硬(≤3级核)、散光高、高度近视者、糖尿病患者或希望植入多焦晶体的最适合飞秒激光;晶体过硬、角膜瘢痕严重、无法配合激光定位的老人,则传统手术更稳妥。

  主持人:“个性化”手术对于白内障患者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谭其文:其实“个性化手术”对患者来说,就像量体裁衣,不再是所有人都用一套标准流程。

  打个比方,有人平时爱下棋、看手机,就可以选能兼顾远中近视力的晶体;有人散光严重,医生会专门设计切口来矫正。这都是根据每个人的角膜形态、用眼习惯来定的。

  传统手术可能只解决“看得见”,但个性化方案能让患者术后看得更舒服、更符合生活需求。说到底,就是让手术效果更贴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不是千篇一律。

  主持人:最后,想问一下,现在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的技术普及程度如何?

  谭吉林: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的普及情况,目前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分化。像一线城市的大型眼科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眼科,开展得已经比较普遍了。但在一些基层医院或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仍以传统白内障手术为主。不过,现在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二、三线城市的中型眼科机构也在慢慢引入这项技术,整体普及的势头是在往上走的。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三位的分享,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